两种。
这个时候就要加入个概念,叫粘合型人才。
这种人好相处,能力不够强,执行力或许也不够,但他往往够得着老板,甚至他原本就是跟着老板一起创业的。
他可以随时给老板反映团队内部的思潮,上达天庭。
他可以稳定住多数的人心。
他从团队成立就在,他能见证你经营发展上的每一步,历经风风雨雨,不是什么明星型人才,到最后仍没被你带动,成为独当一面的人,但他不是很差,工作干久了,最起码已经是中层骨干,是团队中坚,是经过同生共死考验的伙伴,是你个人能够共富贵的道德标杆。
每个单位都有这样的人,甚至他会给你说,我太了解我们老板了,你等着看,老板又有小九九了,他对我太让人寒心了。
他就是会说这样的丧气话。
但就是这个人,他就是不离开团队。
他对领导可以不满,但他呆习惯了,他甚至觉得团队就是他的家,他能干十年、二十年,干一辈子,因为见证企业的成长,他就是一匹劣马,也能完成团队绝大多数工作。
很多员工都向他看齐,想离职的时候会想,这谁谁谁能力不咋样,干了十年,他现在工资待遇是这样的,要不我也忍忍?
很多团队走向覆灭的开始,往往是领导忽视这种员工,眼睛盯着奇才员工,盯着忠诚员工,盯着廉价员工,以为这些老油子不重要,工资还很高,一心干掉他。
结果一裁员就裁到大动脉。
他在你这儿或许干的不怎样,但他一出去,弄不好就把你的秘密全带走了,你的弱点,你的经营思路,你的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的死穴他全知道。
他一走,人心就浮动,员工都会说,某某某跟他十年,他说不要就不要了,何况我们呢?我们是哪头蒜呢?
甚至因为他的走,你的团队突然青黄不接,一群抬着头往上看的,一群低着头只管走的,没了蜀中廖化、周仓、王平之流,来个新人没人带,具体工作没人落实,机器没人会摆弄,团队经营中犯过的错,突然开始再犯。
所以,很多人打报告,沈在心就是不动陶聪。他觉得他爸说得对,你就这一个大师兄,他能力不行你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