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很,根本不好好干,仗着自己是大学生,心里傲得很,结果啥也干不好。
你要说一些大医院有规培制度,很多名校生排队,自有傲慢,可以分时、分步在给年轻医生打基础,就算蹉跎你几年,后期也愿意给你个,结果现在,很多的小医院有样、学样,照搬照学,也给你这么搞。
别人搞规培,他也搞规培。
别人三年,他也敢三年。
这三年,弄不好就给你发1000的工资,在现在这个社会,1000的工资意味着什么呀?
他非把一个年轻进取的医生蹉跎成跟他一样,他才觉得可以了,能放手了。
这就成了很多医院接收了很多名校生,高学历医生,结果这医院还能一天比一天烂。
表面是人生而贵重,治人要谨慎,实际上,就是一种比官僚还官僚的体系在害人。
一个刚刚学完医学知识的年轻医生,你不带着他,不让他参与实践,你消磨他,他理论结合不了实际,长此以往,理论水平不就下降了吗?
再好的医生苗子,你一次手术不让他上,三、五年过去,他也没法成长呀。
但就是这样。
一方面,医疗资源相对稀缺,医生相对不足,一方面,大量潜在的优秀人才在爬格子,在煎熬,在浪费生命,最终坚持不下去,变成一介混日子的庸医。
这个年代,学医代价高,年数长,进了医院足够低,底层医生苦不堪言,熬不出头,不都是这群老医生在把持吗?
上一世,沈在心是一步步爬格子的。
这一世,他研究生都打算在职读,本以为自己可以凭借精湛的医术出人头地。
结果如何?
要不是回到家乡,要不是自己爸爸是老医生,要不是医疗体系有爸爸打下来的基础,除了混民营医院还能干啥?
这一世,他就是雄心勃勃,要弄一套外科医生培养体系,带一些年轻的医生,利用年轻医生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把世俗打破……
就像前不久,他发现自己医院竟然也能有规培之后,简直是哭笑不得,整个社会哪个行业还有1000的月薪?
事实也正在证明他的正确性。
像方金星和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