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 第181章 轴承和开花弹(1/3)
    原来这两个大炮的炮身,炮架,就连车轮都是可以轻松拆开的。

    怪不得叫野战炮呢,这种设计可真是方便了火炮的远距离运输。

    短距离移动火炮又可以直接拉动炮架,炮架上有两个大大的车轮,非常方便战时的火炮移动。

    不过,炮架上的两个车轮战明明是好好的,为什么要叫拿破仑?

    难道是因为轮内一条条用来支撑的辐条,凑在一起后车轮有一块块的大空间,看起来像是破的?

    东家讲解完,留下一些资料和一大堆各种型号的轴承后就离开了。

    孙济文和九位同僚很是心痒痒的开始研究起东家所说的轴承来。

    东家留下的轴承做工真精巧,一颗颗精细平滑的铁珠子被固定在两个铁圈内,转动起来竟然会如此丝滑,这可真是个好东西。

    这东西要安在车轮上,大炮移动起来可就省力多了。

    除了轴承,东家留下的各种资料也是让孙济文长了见识。

    一套全新的技术铁坯铸炮技术,这种铁坯铸炮技术,铁坯模型可以重复使用,省去了铸模时间,让铸炮速度大大加快。

    而且这种新铸炮技术造出的铜炮炮身上没有蜂窝气孔,质量要远远好于泥型铸造法或失蜡法制模法铸造的铜炮,不但提高了铸炮的成功率,而且还降低了成品炮的炸镗概率。

    除了铁坯铸炮技术,还有一种铁芯铜体铸造法。

    这种方法巧妙地利用铜的熔点(1083c)远低于铁(1538c)的物理性质,先制作铁胎,冷却后再以模型浇铸铜壁。

    与传统的铁炮或铜炮相比,铁芯铜体炮的管壁更薄、重量较轻、花费较少,且耐用性得到提高。

    这种铁芯铜体铸造法其实是明末中国的一项发明,吴三桂于崇祯十五年(1642 年)捐资铸造的“定辽大将军”大炮就采用了这种技术。

    在清朝中后期,由于统治者的保守和封闭,火器制造技术整体发展缓慢,对铁芯铜体铸造法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不像明末清初那样重视,大明灭亡后这种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明末龙国的铸造技术其实并不落后于西方的,龙国真正走向没落,还得是满清的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