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给州府啊!
多多少少留一点,免得新县令来后因着金钱备受掣肘,方县令是拍拍屁股走人了,县里的百姓可还得在南江待几十年。
这百姓里也包括了姚韫真自己。
在众人默契地推动下,招抚流民还乡一事到底安排上日程了。
在送他们回去前,姚韫真先让衙役们去筛选了有资格附籍的人选,将人集合起来询问意愿。
大约有七成的流民愿意在南江附籍,不回家去了,其中有些得带着家人一起,不然还是选择回乡,剩余三成不愿留下,姚韫真也不强求,只放他们回去了。
附籍的消息一出,流民之中人心难免浮动起来。
“听说了吗?王三郎一家附籍在南江县了,只等官府那里走完手续,就能被领去分地了!”
“哎呀,我隔壁的徐五郎也是!怎么咱们就不能附籍?”
“是啊是啊,我也想有块地干活,哪怕荒地也好啊!南江的县老爷这么慈悲,想必会给咱们点银子吧?”
流民们不敢向衙役捕快打听,就缠着决定附籍的人说话,反复询问他们是如何能够附籍的。
可他们哪里知道啊?捕快们喊他们去询问意愿的时候,可没透露为什么喊的是他们,不是别人?
一时间,这些人有苦难言,唯有暗自忍耐,等着县衙流程走完,里长们来带他们走。
一些风言风语,姚韫真并非没有听说。
流民中物议横飞有碍安定,不便管理,她一面加快了附籍百姓的登记手续,一面让捕快衙役们通知下去,择日将送粮送钱,招抚流民们回乡。
比起附籍,这个消息可重要得多了!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附籍,可人人都想拿米拿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