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
皖西,吴阳乡,吴德厚家。年初的时候,50岁的妻子张凤珍,与二十岁的儿媳妇刘玉娥几乎同时有了身孕。这对吴德厚与张凤珍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事,真可谓是双喜临门。老两口满心欢喜,仿佛看到了新生命带来的希望与生机。
然而,儿媳妇刘玉娥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公公婆婆简直是老不正经,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要怀孕生孩子,这在她看来是极为丢人的事。
在那个年代,计划生育尚未普及,四五十岁生孩子的情况虽说并不罕见,但刘玉娥却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家里。
起初的时候,他们的儿子浩传,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可日子一长,架不住刘玉娥整日在枕边吹风,渐渐地,他也开始对父母冷言冷语起来。老两口察觉到了儿子态度的变化,心中满是委屈。他们不明白,自己只是想要个孩子,怎么就惹得儿子儿媳如此反感呢?
为这事,刘玉娥与浩传和父母闹起了分家,直接把老两口赶到了门楼子居住,他们小两口子住进了大房子里,老两口也只好认了。
其实,吴德厚和张凤珍是有自己的苦衷的。早年,他们也生过好几个孩子,可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得可怜,生活条件也极为艰苦,孩子们不是因为生病得不到救治,就是因为营养不良等问题,最后仅有浩传幸运地活了下来。在他们心里,一直觉得一个孩子太少了,将来万一遇到什么事情,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这种孤独和担忧,让他们对新生命有着无比强烈的渴望,觉得现在这个孩子就是老天的恩赐,哪怕现在年纪大了,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会很开心。
最终,在儿子儿媳妇日复一日的冷言冷语中,张凤珍艰难地熬到了分娩的日子。那是个看似平常却又意义非凡的一天,张凤珍在傍晚时分顺利产下一个男婴,嘹亮的啼哭声打破了家中沉闷的氛围。而到了夜里,刘玉娥也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同样是个可爱的儿子。这可把老两口高兴坏了,仿佛所有的苦难在这一刻都化为乌有,这无疑是双喜临门的大喜事,他们还给小儿子取名叫吴浩宇,大孙子取名吴庆有。
吴家并不富裕,只有两只下蛋老母鸡,这在平常可是宝贝,每日产下的蛋都是拿去换油换盐,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