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14年,时年三十多岁的俞正华,以八千多票的绝对票数,成功当选熊猫汽车总经理。
而14年的时候,熊猫汽车总共才八千多名员工。
上任后的俞正华,成功说服了董事会停止开展新能源业务,而作为交换条件,俞正华需要带领熊猫汽车,每年实现30%的净利润增幅。
仅仅在一年之内,号称国民神车的熊猫汽车,横空出世。
在各家车企纷纷杀入新能源市场,疯狂内卷的年代。
熊猫汽车却深耕农村和小城镇市场,在面包车的赛道上一骑绝尘。
14年,龙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上,朗逸以32万辆的年销量荣居榜首。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那年的汽车市场上,有一款车的销量,超过了50万辆,排名全球第三。
熊猫之光!
之所以成为无冕之王,只是因为它是面包车。
俞正华用实力证明了,即使不卷新能源,不骗补贴,也能挣钱。
而又是什么,让俞正华,以及当年数千名熊猫汽车的员工,非要坚持燃油车业务呢。
唰!
站在牌匾前的俞正华,一把扯下了盖在牌匾上的红布,露出了几个描黑的大字。
【龙国第五动力机械厂】
1928年,国疲民弱,广袤的八桂大地上,还没有一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车。
而当时的壶城机械厂,也就是五机厂的前身,160名工人,用了数个月的时间,制造了第一辆以木炭为燃料的煤气发生炉汽车。
没错,就是木炭汽车。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下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说的就是这个木炭车。
尽管它工艺粗糙,质量堪忧,但却在当时轰动了全省。
因为这辆简陋的木炭车,是八桂人民制造的第一辆车。
那燃烧的炭炉,犹如一颗心脏,开始了龙国汽车工业史的跳动。
当时那160名工人,无不热切期盼着,要是不打仗了,国家安定和平了。
咱给国家造一台真正的发动机该多好。
随着新龙国的成立,五十年代,在战争年代造枪造炮,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