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刘会长,这是哪个部分的?咱们的卷烟生意,就不要让他们参与了。”
那几个人大吃一惊,摁着刚才说话的书生给张元彪道歉,反倒是惹得一屋子的人哈哈大笑。
狗屁的酸儒,张元彪恶趣味地想,若是将来误导烟民说香烟中加入这些读书人的头发能让人更聪明,这些书生的脑袋都成了秃头了。
这个流程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本书的读者或多或少也了解卷烟的利润与销售模式。
一屋子的人纷纷表示支持,这一项很快就获得了通过。(一笔带过了,说得多了会被举报,小说就不要搞了,反正越搞越大,给临清军带来了实惠就是。而且这个钱,真的是太容易赚到了,所以一般都是要冠上各种那啥的名义,否则容易被诟病。)
一连两个赚钱的门路被推出来,这两个买卖单纯是临清军或者单纯是临清商会都很难贯彻,也不对,确切的说只有临清军是很难贯彻,但是临清军和临清商会结合起来,就能很好的贯彻了。只不过前期要先培养老百姓的消费习惯,一年两年是不能想着挣大钱,但是时间日积月累,老百姓就会被这两样迷失,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明朝末年老百姓麻木无助的生活,也算是一件善事呢。
反正张元彪是这样想的。
而临清商会想的是,这张元彪却是个人才,他的才智再加上临清商会的实力,只要有钱就能控制这个战争机器,最终占便宜的还是临清商会。因为军队是无法带来收益的消耗单位,离开了临清商会啥也不是。
于是乎两帮人都是满意敲定了合作方案。
刘会长也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和张元彪早就通了气要做这些事,看着一脸兴奋的手下,刘会长大声地说:“听书张大人在莒州搞了个港口,不知道临清商会有没有机会参与进去啊。”
“这需要很多的钱。”张元彪说:“而且大海上海盗众多,我打算先建个小水师给商船护航收点保护费。”
别看临清在内地捞不着大海,但是这些掌柜的都是人精,眼下的明国瞎子都知道海贸有大利可图,只是没有机会染指,现在听到这样的对话,各个都是竖起耳朵细细倾听。
“听说张大人从登州救了一批夷人,那些夷人最善于驾船。”刘会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