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设,竟似没有隔夜的粮食,透着一股生活的窘迫与艰辛。他试探着询问她们靠何营生,老妇人指了指正在忙碌的少女,示意全靠女儿做些手工活计,靠着这一针一线维持着母女二人的生计。顾生心中一动,看着少女忙碌的身影,缓缓说出了愿与她们一同生活、互相扶持的想法。老妇人听后,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神色间似乎有所动容,微微点头,转身去和女儿商议。
少女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母亲的低语,却久久没有回应,只是沉默不语,脸上也不见丝毫喜色,反倒流露出一丝不悦之色。顾生见状,心中不禁有些失落,仿佛一盆冷水从头浇下,只好告辞回家,脚步沉重而缓慢。
回到家中,母亲忙问情况如何。顾生详细地描述了所见所闻,满脸疑惑地说道:“这女子难道是嫌弃咱家贫寒吗?她自始至终不怎么说话,也不见笑容,容貌艳丽如桃李,性情却冷淡如霜雪,真是个奇人啊!”
母子二人满心猜测,却也只能无奈叹息,此事便暂且作罢。只是顾生的心中,从此多了一道倩影,那少女的清冷模样,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底,如同烙印一般,挥之不去,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都会悄然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一日,顾生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斋之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身上,他正对着眼前的宣纸发呆,心不在焉地琢磨着新的画样。忽然,有一位少年前来求画。这少年生得姿容绝美,面若敷粉,唇红齿白,一双桃花眼波光流转,顾盼生辉,只是神色间透着一股轻佻之意,仿佛世间万物都入不了他的眼,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味道。顾生心中虽有些疑惑,但还是礼貌地询问他从何处而来。少年嘴角上扬,露出一抹不羁的笑,漫不经心地答道:“邻村罢了。”
自那以后,这少年每隔三两日便会来一次。随着见面次数增多,两人渐渐熟悉起来。少年也越发地肆无忌惮,时常对顾生说些俏皮的嘲谑之语,言语间带着几分暧昧的调笑。顾生被他的活泼所感染,有一次趁着少年靠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便轻轻抱了他一下,少年竟也没有十分抗拒,只是脸颊微微泛红,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于是两人的关系便亲昵了起来,私下里往来频繁,情谊日笃,仿佛找到了彼此心灵的慰藉,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寻得了一片属于他们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