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樊花和赵一路吃过早饭后俩人便出发了,也幸好两颗子弹都伤的赵一路一条腿,他还有另一条腿可以活动,基本的事情都能自理。
樊花按照记忆中的大致方向朝东南边开去,一边打听着一边寻找着安县元山村。
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车子缓缓驶入了安县的地界,汽车行驶在有些颠簸的土路上,时不时遇到几辆来县城的牛车、驴车、人力板车和拖拉机。
车上的人无一不看向这辆霸气的军用吉普车,毕竟在这个年代,汽车真的很稀少,尤其是在这穷困落后的乡村。
樊花颇有些近乡情怯的感觉,越靠近元山村,心情越紧张。
随着距离元山村越来越近,樊花小时候的记忆也愈发清晰起来。
她认识村口的那棵大槐树,一直没怎么变,于是指着前方一处岔路口说:“我记得从这里往右拐,再走一段路就差不多到了。”
赵一路点点头,“要不然我们把车停这里?村里路窄不好开,另外开车进村子会不会有些太招摇了?”
樊花一想觉得赵一路说的很有道理,反正也不远了,就把车停到了村口的大槐树旁。
本就是过年,村里的人们现在都比较闲,没事儿就喜欢坐在村口唠嗑,所以樊花他们一下车,村口坐着的人们目光就立马齐刷刷地落到了两人身上。
有好八卦的立马上前问道:“丫头,你们是哪儿来的,来俺们村做甚?”
樊花立马想到爸爸曾经跟她讲过的,樊花太爷爷樊大栓樊原来有个兄弟叫樊二栓,年轻时去当兵了,还参加过抗援c的战争,后来也不知道是死是活,音信全无,八成是死在战场上了。
于是樊花张嘴就开始瞎编:“我是来寻亲的,我是樊二栓的闺女,我父亲的大哥叫樊大栓,我们是来找樊家的。”
樊花在心里无声地念叨着:二太爷啊,我先借你名字来认个亲啊,您不管还在不在世都别介意噢!
众人一听是樊大栓家的亲戚立马热情了起来,其中有个四五十岁的大叔走出来打量着樊花。
不多会儿笑着道:“像,真的太像了!你看樊家那娃子樊明启的眉眼是不是跟这姑娘的眉眼长得一样,真不愧是侄子随姑,太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