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要。
这时候有这么好的机会,恨不得替自己的儿女们写一首。
可是这次的曲江池文会,早已说明了是让年轻人作诗唱诗,他们这些老家伙只能暗自叹息。
那些各府各家读过书的年轻人,都被自己的长辈们要求着,赶紧去想,一定要作出佳作来。
虽然这是个好机会,但也要有些水平的诗词才敢献上。要不然这么多文武大臣和各家家眷,还是在皇帝面前,水平太差了可不仅丢自己的面子,还把自己家人的面子都丢了。
所以一时间,竟无一人敢轻易出头。
虞世南回头看着孟南柯催促他。
“孟贤侄,陛下特意说了,做出好诗可是有赏赐的,你还不作一首?你当时迎亲的时候,可是做过一首好诗作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今还被人传颂,今日不会藏拙吧?”
孟南柯翻了翻白眼,我哪会作诗?那是抄袭的,难不成又让我剽窃?
这时候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走了出来。
“曲江池畔三月三,春风吹送花簇喧。国富民强已盛世,亿万黎民颂贞观。”
这家伙是应国公武士彟的长子,长安的纨绔子弟,武元庆。他爹在外面做官也顾不上管他,又是国公之子,所以平时飞扬跋扈。
这家伙脸皮够厚,看着没人说话,也不怕出丑,就出来念了一首诗。
就这么一首拼凑的诗,被许多大臣叫好。
因为这诗说了,大唐已经盛世来了,那些老百姓都在称颂贞观年。称颂贞观,不就是称颂皇帝陛下,不就是称颂我们这些为国为民的大臣?
终于有人知道我们为大唐盛世做出来的贡献了,这首诗好啊。
李世民讪讪一笑,诗虽然不咋地,但是既然是称颂自己的,也不能说不好。
“既然应国公之子武元庆作出了诗,可有哪家的小娘子愿抚琴唱诗?”
一时间,冷场了。
这些大臣谁不知道武元庆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想自己的女儿孙女去给他唱诗。
所谓唱诗,是以琵琶、瑶琴等乐器以乐曲伴奏,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声音按节奏颂唱,这样会把诗词的感情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