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诗会的热闹与精彩仿佛还在昨日,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妙语连珠,一句句精妙绝伦的诗词仿若还在耳边回响,震撼着李逸的心灵。回到家中,李逸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诗会的经历,不仅是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更是对他自身诗词学习的一次深刻触动。他的心中悄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将上一年自己写下的诗全部整理出来,仔仔细细地总结一番,看看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在诗词创作这条充满魅力又充满挑战的道路上,究竟走过了多少路程,又有哪些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
夜幕悄然降临,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李府的庭院里,给整个府邸披上了一层银纱。李府的喧嚣渐渐褪去,陷入了一片静谧之中,唯有李逸的房间里,那温暖的烛火还在跳跃闪烁。李逸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书桌的一角摆放着一盏油灯,微弱的灯光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忽明忽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专注与期待,小心翼翼地拉开抽屉,从中取出一个厚厚的本子。这是他视若珍宝的诗稿本,本子的封面已然有些磨损,原本鲜艳的颜色也变得有些黯淡,边角微微卷起,像是在诉说着那些被反复翻阅的时光。翻开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过去一年里精心创作的诗词,每一首诗都如同一个时光胶囊,封存着他当时的心情、感悟以及成长的足迹。
李逸轻轻地抚摸着这些诗稿,指尖缓缓滑过那些略显稚嫩的字迹,思绪也随之飘回到了过去的一年。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一首写于初春的诗上,那时的他刚刚跟随书院的先生学习诗词创作不久,心中满是对诗词这门艺术的热爱与好奇,就像一个刚刚踏入神秘花园的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那首诗是描写庭院里盛开的桃花的:“庭院桃花绽粉腮,微风轻拂暗香来。枝头雀鸟欢歌起,春日风光入眼开。”看着这首诗,李逸微微皱起了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他觉得自己当时的用词太过直白浅显,诗句也缺乏深度和意境,就像是一幅没有灵魂的画作,虽然描绘出了桃花盛开的景象,但却无法让读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韵味。“要是现在让我写,肯定能写得更好。”他轻声自言自语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甘和对进步的渴望。
正当李逸沉浸在对过去诗作的反思中时,房间的门轻轻地被推开了。李庚和永穆公主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