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效忠于陛下。”
然而,李林甫怎会就此罢休。退朝后,他回到府邸,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径直走向书房,招来几位心腹谋士。书房内,气氛凝重,李林甫坐在主位,狠狠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咬牙道:“李庚如今战功赫赫,深得陛下信任,已经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必须想个办法,削弱他的势力。”
一位谋士,名叫孙智,此人平日里足智多谋,擅长算计。他微微低头,低声说:“大人,李庚手握重兵,又有陛下庇护,想要直接对付他恐怕不易。不过,我们可以从他身边的人入手。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若能除去他的得力臂膀,他便不足为惧。”
李林甫眼睛一亮,急切问道:“此话怎讲?”
孙智接着说:“李庚身边的崔圆,智谋过人,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我们可以散布谣言,说崔圆心怀不轨,意图谋反。李庚为人重情重义,对崔圆信任有加。只要这谣言传开,即便李庚不信,也难免会心生间隙。这样一来,既能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又能借机打压李庚。”
李林甫冷笑一声:“好主意。就这么办,此事要做得隐秘,不能让人察觉是我们所为。若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
没过多久,长安城里便传出谣言,说崔圆野心勃勃,暗中勾结外敌,想要取代李庚,独揽大权。这些谣言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大街小巷、朝堂内外传开。
李庚此时虽远在边疆,却也很快听闻了此事。他正在营帐中与将士们商讨军务,听到这个消息,气得脸色铁青。他深知崔圆忠心耿耿,为大唐、为自己都付出诸多。他立刻修书一封,在信中详细说明了崔圆的功绩,从对抗妖魔时的出谋划策,到边疆战事中的奇谋妙计,无一遗漏。并在信中言辞恳切地表示对崔圆绝对信任,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崔圆一个清白。
李隆基收到李庚的信后,心中对崔圆之事也起了疑虑。他把李林甫召进宫中,面色冷峻,将信扔在李林甫面前,冷冷地说:“这是李庚的信,你看看吧。崔圆为大唐尽心尽力,却有人在背后恶意中伤。你身为宰相,可知此事?”
李林甫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李庚反应如此迅速,且直接上书陛下。但他老谋深算,表面上却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