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不要造反呢?
他还在犹豫的时候,敦亲王给了他答案。敦亲王手上有一点点士兵,带着八爷的旧党先他一步造反了。
胤禛刚死,新帝还没选出来,敦亲王一想,这多好的时机啊,带着人就冲进了皇宫。
皇宫上下都在忙着胤禛的葬礼,御林军也没想到会有人大胆到造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就在敦亲王以为自己赢定了的时候,后方被允礼的人给偷袭了,他血亏。连带着八爷旧党,一起被押进了大牢,等死。
不过允礼还是没登基,虽然以前的游手好闲有演戏的成分在里面,但他也是真的不喜欢拘束,更不想把自己和阿宁困在皇宫里一辈子。
所以他带着年羹尧主张立长。
立嫡立长是自古以来的规矩,胤禛没有嫡子,在没有立储的情况下,弘时这个长子继承皇位理所应当。而且弘时这段时间的表现很好,给朝臣留下了稳重优秀的印象,倒也没有人有意见。
弘时顺利登基,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了允礼为果亲王,世袭罔替。
第二件事在提出来的时候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他要放无子的嫔妃出宫归家。
“皇上,臣以为此事不妥。若让先帝嫔妃归家,先帝颜面何存?”
带头反对的是张廷玉,他是个老古板,只喜欢按祖制办事。
弘时也不跟他硬着来,而是动之以理:“今日西北传来了快报,准噶尔又有异动。眼下国库空虚,银子要紧着百姓和军队用,放嫔妃归家百利而存一弊。”
又慢悠悠的补充了一句:“若是张大人当真觉得不妥,不如诸位爱卿捐些银子,支援国库。”
弘时可不觉得在朝臣面前哭穷是丢脸的事情,适当的卖惨完全可以让这些人闭上嘴。
虽然张廷玉觉得金钱乃身外之物,但绝大多数朝臣不这么认为啊?一听弘时这么说,连忙支持:“臣觉得皇上此举甚妥。”
一呼百应,渐渐的有不少大臣站出来赞同弘时的做法。
嫔妃归家和他们无关,就算丢脸丢的也是皇室的脸,但银子的的确确是他们的,少了可就是真的少了。而且支援国库,八成是要赔进去半个身家的,不值当。
这么一清理,留在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