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却是为何?”顾德璋问。
“曹守仁与禁军激战数次,已经受伤。对于他而言,最好躲起来养伤,而不是抛头露面。”江千里说。
顾德璋不以为然:“郑大孝被捕,对他不利,他完全有可能杀人灭口。”
江千里反驳道:“曹守仁已经暴露了,已经不必隐藏身份,他又何需冒险杀人灭口呢?”
顾德璋还是不服:“也许另有隐情呢?”
莫如深说:“不太可能是曹守仁。”
李德璋哼了一声:“为什么?”
莫如深说:“曹守仁是江湖人物,武艺高强,内力极好。使用轻巧的武器便可,击杀郑大孝完全可以使用轻巧的暗器,怎么会使用笨重的弓箭呢?”
顾德璋还是不同意:“也许他故弄玄虚呢?”
“不可能。”莫如深说,“刚才江大人说过,他已与禁军鏖战数次,已经受伤。如何能以受伤之身弯弓搭箭,在百步之外射中郑大孝呢?”
顾德璋不说话了,大家也都沉默了。其实大家都承认顾德璋说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所有的事情都只是猜测。
莫如深思索良久,摇摇头说:“我的直觉中,郑大孝不是曹守仁杀的。至于他是否是清水,尚未可知。”
顾德璋呵呵一笑:“你认为感觉可以作为证据吗?”
莫如深说:“顾大人,难道你说的就不是感觉吗?感觉说出来后就是一种判断,我们需要给自己的判断找出依据。从现代刑侦学的角度讲,这就叫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顾德璋有点不明白了:“什么现代,什么刑侦,莫大人故意说些我们没听过的东西,恐怕有点炫技了吧?”
莫如深没来得及多想,只是脱口而出。是啊,南宋的人怎么会知道现代刑侦学,可道理却是相通的。
莫如深解释道:“曹守仁出身江湖,对于他来说使用各种暗器伤人均在情理之中,但他断不会使用弓箭。弓箭的形状太大,不利于隐藏,另外他也不一定练过箭术。”
江千里点头道:“莫大人言之有理,使用弓箭的人更像军中之人。”
顾德璋还是不同意:“两位大人并不能肯定曹守仁不会射箭,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