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英殿 > 第60章 宫府深奥其隐难言 河海广阔此论畅达(3)(1/5)
    因为漕运,长期在海里行,河里走,找一条最便捷的路径,最多、最快地运送粮饷是陈瑄长期思虑的大事。宋礼初去山东时,他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他深深地清楚,淤好清而水难求,没有丰富的水源济运,那还是一条废河。待会通河治毕,走过几遭之后,以前的不屑和忧虑瞬间烟消云散,打从心底佩服起这个大嗓门、大块头的工部尚书了。不经意间,治理中、南运河的重任就落在了自己肩上。离开京师前,他还特地到宋府拜望了宋礼, 讨教治河的办法。宋礼笑道:“山东和淮安不一样,一事一议,因地制宜,就像你过去打 仗,此仗若照搬彼仗,非打败仗不可。惟有一点重要,地形地势,熟稔于心,若有当地故 老相助,大事成矣!”

    宋礼的话犹在耳边,微风徐徐吹过,战马踢踏前行,陈瑄满心都是修河的事了,更希望冥冥之中遇到有如白英一样的老人。刘纶不太服气陈瑄对宋礼的赞扬,压低声音道:“会通河开通后,我随大帅督理河运也有过多次,济宁至临清段还算通畅,济宁以南一段,有时候还不是要等老天爷下雨才能前进?”

    “不能吹毛求疵,做事后诸葛亮。”陈瑄纠正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老宋之前, 汶水泗水南下济宁,济宁南并不缺水,北去临清段水少,南旺倒汶后,七分水流北去,三 分南下,所谓矫枉过正,所以缺水,水量在那摆着呢!但他毕竟是解决大问题了!下一步, 就看我们怎么贯通淮安线,补足济宁南运河的水量。若能破解此二难题,劳绩当不在宋尚书之下。”

    陈瑄看着远方,目光炯炯,仿佛正欣赏着自己率数万军民付出了无数辛劳汗水的杰作: 大堤高筑,横亘中国数千里、连接数条河流的运河已顺畅得像一条完整的大河。

    “大帅好气魄!”淮安知府叶宗行早从朝廷邸报上知了陈瑄修运河的消息,打听着他的日期和行程,今日专意候在这里。他在钱塘作了两任知县,以考满绩优、清正廉洁升任 于此尚不足一年,对淮安算是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每年百万石北运漕粮在淮安陆路转运, 人拉肩扛,千辛万苦,光阴、运量所迫,民怨其劳,一想到这事,他的心中就拧成了疙瘩, 因为,淮安人首当其冲!

    陈瑄、叶宗行都是实干的人,简短的寒暄之后,上马前行便切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