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写了,用了汶上白英老人的‘南旺倒汶’之策,疏挖引水渠,兴建戴村坝,运河的水源问题基本解决,但南旺泰山顶高居的地势仍是会通的一大顽症,虽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却也像高居于山 顶上的湖泊,只有向下流的份儿。又是白英献计在此建成了蜀山、南旺、马常泊等几个大 水柜,夏秋贮水而冬春启闸,才使得会通河枯水之季不至于乏水,一年四季绿水长流。” 两次提到白英的名字,宋礼的声音几乎哽咽了,众人如坠五里雾中,迷茫而无所见。
宋礼清了清嗓子,继续上奏。
“ 因 为 落 差 的 原 因, 以 置 闸 的 方 式 分 段 贮 水, 以 保 水 位。 由 南 旺 北 至 临 清, 置 闸 一十七座;由南旺南达济宁至沽头,置闸二十一座。三十八处闸口,确保了会通各段的水 量,连大船也是通畅无阻了。余下的事,就是由工部、兵部移文各布政司,晓谕运河所经 州县,梳平大堤,开挖水井,形成水路两侧的通衢大道,加设驿站,并在堤上和堤外栽植 杨、柳、枣等树木,既能固堤,又便了南来北往的行人、客商。”
“准了!”宋礼话音未落,永乐已是喜不自禁,会通河一通,黄河以北的漕运再也不用每每分段装卸的人力挽运了,省去了沿途百姓之苦,也减少了挽运官军的辛劳。
“第二件喜事,金纯、蔺芳二位奉了皇命,日夜操劳,黄河故道全面修浚,又与会通河沟通,漕运大济。”
永乐略觉别扭,蔺芳,一个小小的都水主事怎么能和侍郎相提并论?正在疑惑,又听宋礼道,“蔺芳的‘框木巨石固堤法’,我叫它‘蔺式固堤法’,使大堤泄水之关键处坚固无比,此一举可保皇上数年无忧。蔺芳运筹帷幄,筹划经略,妙法迭出,实非一般随员 可比,有了此等用心办事的官员,实为皇朝之幸事。故完工之际,臣愿举荐他为本部侍郎。”
随着宋礼的叙述,永乐的看法也在改变着,原来贬他或许错了,启用他才是明智之举。 他的胸膛里燃烧起了熊熊的创业之火,就像一艘大船,他在船头悠闲淡定地指点江山,借着顺风顺水的大趋势,文臣武将们一个个喊着号子奋力划桨,大船劈波斩浪,向着宏图伟业的彼岸飞奔。
一瞬间,一股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