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我在汶、泗两水、堽城坝和会通河上不知走了多少遭,才看出些端倪,南旺是会通河上的水脊,水脊处有水了,才能正常行船。而堽城坝虽截汶水,却于水脊无补,只有想办法把水直接引到南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脊问题,而泗水较远,借不到, 唯一出路还是借助汶水。”说了一大通,像潮水少了、压力小了一般,他的语气平稳到低 弱,宋礼、史诚祖不得不伸着耳朵听。
“汶上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东平与汶上交界的戴村从地理、地势上讲都是筑坝的最佳点,在此横截汶水,挖一道引水渠直达南旺,全部为运河所用,水脊就不再发愁水源 问题了。”白英顿了顿,见两个人不住点头,心中顿涌了“酒逢知己”的感觉,喝了一大口茶,继续侃侃而谈。
“水既引到南旺,直入运河,只解了夏秋之渴。汶上西南的蜀山下有蜀山湖和马踏湖, 这是上天所赐的天然蓄水池,湖面虽不大,丰水之季就作为贮水专用的水柜,我们将两湖用起来,在蜀山湖西侧的南旺再挖一个南旺湖,夏秋水沛之时将水蓄得足足的,冬春乏水之际再以闸门开启,南旺水脊处有三个湖的储水,会通河水源何忧之有?”
宋礼耐心听着,一阵阵心潮澎湃。一个常年跋涉在山乡野岭的人,一个常年和目不识丁的农人打交道的人,若不是怀着于国于民的一片丹心,怎么会承载着这般高屋建瓴的见识?怎么会有这般海纳百川的胸怀?他的眼前仿佛已是热火朝天的新工地和通畅的大运 河。转悠了许多日,总觉得山东水源丰沛,却没有太多的办法将丰沛的水源引到运河里。 白英一席话像清风一样,一下子就把他多日来飘在眼前的乌云吹散了。他更加坚定地认为, 自己寻访民间能人的做法是对的,正所谓高手在民间。
他刚要说话,白英却站起来,又说道,“三湖之外不远处,南有马常泊,北面还有安山湖,又是两个天然的大水柜。待堽城坝修缮完工,仍将泗水导入马常泊;而将来的戴村坝下所余汶水全部导入安山湖,各设水闸以时启闭,一南一北辅助南旺等三湖提高冬春时运河水位,如此一来,大运河畅通指日可待。”
白英话音未落,宋礼早已站定,对着白英一揖到地,史诚祖也忙站起行礼,白英赶紧答礼道:“宋大人这是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