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英殿 > 第43章 立高岗阁臣抒良策 治会通尚书踏铁鞋(4)(1/4)
    周长率先开口,还是那股子大大咧咧的劲儿,大着嗓门道:“我老周武人一个,凡事喜欢直来直去,虽认识几个字,也是皇上逼着学的,对山川水利一窍不通,你们怎么定,我的官军就怎么干,和原吉治太湖水患时一样。你们议,别尽整些之乎者也文绉绉的词,我也能听懂些。”言毕,咕咚咚喝了几口茶,等大家说话。 “周都督过谦了!”宋礼道,“苏、松治水已是功不可没,皇上常挂嘴边,治理会通还要仰仗将军呢!” “人家英国公在交趾拼命,我周长在山东修渠,虽辛苦一点却没有性命之忧,舒服多了。”说着哈哈一笑,会议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金纯呷了一口茶,轻声道:“受命随宋大人治运,翻看了一些有关运河的书籍,在下以为,运河的根本问题一是‘水’,二是‘淤’。水量过剩或不足,渠再好也没有用,没 法通航啊,所以要在水源上想办法;‘淤’的原因主要是黄河,几位大人路上都谈到了, 休说一个小小的运河,河南、山东多少河流,只要沾了黄河的边,都会被它淤平!这与黄河的入海大有干系。

    宋神宗熙宁年间,黄河便从过去的单由天津入海而变成汇入济水入海和汇入泗水转由淮河入海两路,由于泥沙量大,走一路淤一路。金章宗明昌以来,干脆全部由淮入海。由于下流不畅,金元以后便溃溢不时,元代尤甚。灾异大时竟至漂没上千里,这才有元世祖 时贾鲁治河,全部倒黄入淮之工程。夏秋之际,一个淮水已是水量不小,再加上黄河之水 岂有通畅之理?故黄河于河南、山东每每决口,也成为我朝一个大患。

    洪 武 年 间 战 事 频 繁, 太 祖 皇 帝 于 此 无 暇 顾 及。 永 乐 以 来, 仅 去 秋 的 开封 决 口, 一万四千余户百姓房舍、七千五百余顷田土被淹,险些殃及开封的周王府。这也算是给今 上提了醒,加上潘知府的折子,才有了今日治运兼治河的举措,而治河的重拳在于疏浚上。”

    金纯是个极内向的人,稳重而内敛,方才的话已算很多,白净的脸上便有些潮红。他和夏原吉的经历有些相近,因荐由太学生直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再任江西右参政,因蹇义之荐,升为刑部右侍郎。永乐四年随宋礼到江南采木,不久被召回,但二人也算是相知了。 接着,随皇帝北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