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武英殿 > 第43章 立高岗阁臣抒良策 治会通尚书踏铁鞋(3)(2/5)
称‘臣’的,是不是大不敬?”马麟仍依依不饶。 “朕今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或因一时疏忽,补上就是了。” 后来还是陈瑛替他说了句话,夸他忠心耿耿,才算圆了场。永乐看他年纪也不小了,又嫌他在身边絮叨,就打发他来山东做了一个无关轻重的右布政使。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马麟依然那样,对给皇上的奏章依然是挑毛病、调歪正,储诞烦透了他,却毫无办法。 宋礼哪有吃宴席的心思?他偷眼看看眼前的几十号人,想着这一顿酒宴不知会花出多少宝钞,实在心疼,为难道:“山东的美意就心领了,皇上一再降旨,询问治运方略,我等心下着急啊!待竣工之时再宴不迟。今日就按方才宋某所言,该回衙的回衙,该随行的随行。时光尚早,这午膳赶到哪儿就在哪儿用,诸位,请了!” 宋礼言毕,扫了一眼金纯和蔺芳,纵身上马,众随从也都纷纷上马。见左布政使储诞也上马了,马麟的精心安排就这样被否决,心头的大火就要由内而外把自己点燃了。 “宋大人,山东境内的汶水、泗水都是从东岸入运,我们还是走西岸便捷些。”潘叔正提醒。 “到了你的一亩三分地,就听你的差遣,走西岸。”宋礼看了潘叔正一眼,很佩服他的眼光。这个苏州人在济宁一干就是近十年,原作为一个知府同知,考评起来自然就不如 史诚祖、贝秉彝那样优秀,但他关于会通河治理的奏疏,切切实实给皇帝出了一道高策。 永乐初年升北平为北京后,皇帝要陆续建设,许多建筑用材特别是千年古木要靠陆路抵北 京,其耗费和艰难难以想象,只有水路才是粮饷、建材以及官员、商人来往的捷径。

    宋礼目视前方,无语行路,大堤上,有节奏的马蹄声掩饰着人们内心的翻涌。潘叔正想着自己的奏章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并付诸实施,实在高兴,运河里樯帆林立之时,他若还 在济宁,南来北往,瞬息间真要一帆远影了。储诞虽刚从山西调任不久,思忖着治理成功, 自己借佐治之功顺利回朝,升职最好。宋礼的心思则全在大运河上,两千年了,人世间沧海桑田,河流改道不计其数;历朝历代国都不同,国家各有重心,大运河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啊!他心里琢磨着,便把历史上运河的大致情势勾勒出来。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倚仗国力强盛,准备北上争霸,逐鹿中原,这惯于戏水的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