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继承施耐庵的志向,撰写小说是肯定的。
但兴华县中,他又没有别的亲眷,一个人留在这里,未免清冷孤单。
思来想去,罗贯中决定收拾行囊,去定远县居住。
一来,那里是小说的兴起之地,必然有着浓郁的氛围,环境相对不错。
其次,他想尝试着,找到那位抢在他前面写出《三国演义》的人,看看是何方神圣?
说起来,书既然在定远县发售,想必作者离那里不远
既然做出了决定,处理完丧事后,罗贯中就开始整理师父留下的书稿,变卖房屋家产,准备踏上旅途!
转眼,金秋十月。
按理说,这是个庄稼成熟,喜获丰收的好时节。
但身在京城的文武百官,却有件烦心的事,整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欢。
原因嘛
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英明神武的开国之君,即朱元璋先生,要过大寿了!
终明一朝,尤其是洪武年间,在职官员的假期,只有区区三天而已。
分别是:冬至、春节,以及他朱元璋的诞辰。
其余时间,都得拼命干活,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老朱一贯提倡,生命在于奋斗,领了俸禄就不能闲着,一动不动的,那是王八!
在咱大明,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
什么?
你说文官?
那是一群有文化的牲口!
把人用到如此地步,压迫到极致,估计后世那些资本家看了都流泪。
老朱,还是你够狠呐!
什么九九六、零零七,弱爆了!
给朱元璋干活,不仅工资低,连假期都少得可怜。
他心目中期许的臣子,最好是那种任劳任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连轴转,还不要工资的。
但为了彰显天恩浩荡,百官也得生活,才勉为其难的付出一点报酬。
问题是,除了以上那些,京官们愁的是,皇帝过大寿,做臣子的,总得送些贺礼,聊表心意吧?
这种事情,约定俗成,用不着谁刻意提醒。
皇帝表面上不说,可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