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的声音清晰而富有磁性,在教室里回荡。
叶卫东抬眼望去,不知为何,他从这位老师身上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亲和力,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能让人不自觉地想要亲近、倾听。
“同学们,” 苏然的目光缓缓扫过教室里一张张充满朝气却又带着不同故事的面庞,他的手轻轻搭在讲台上,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摩挲着讲台上那有些斑驳的木纹,
“十天前,我在整理大家的档案时发现,咱们班年龄最大的同学出生于 1949 年,最小的则生于 1962 年。” 苏然的声音忽然有些微微发涩,他停顿了一下,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这十三岁的年龄差距,在平常的岁月里,差不多就是两代人的差距。可今天,你们都坐在这里。”
教室后排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是一位穿着工装裤的男生正手忙脚乱地擦拭着眼镜。
苏然的目光落在他的手上,只见那双手指节粗大,虎口处结着厚厚的茧,一看就是历经岁月磨砺的手。
“你们当中,有知青在北大荒那片冻土上挥洒过汗水,有工人在炼钢炉前奋力抡过铁锹,有民办教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默默批改过作业。”
苏然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能看到同学们曾经奋斗的身影,“而现在,你们的手要握住笔,要敲击键盘,要在示波器上调试代码。这双手,改写的不仅仅是你们个人的命运 ——”
忽然,一阵穿堂风猛地吹进教室,将教室后方那张泛黄的《人民日报》掀了起来,头版头条 “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的铅字标题在风中哗哗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时代的使命。
叶卫东下意识地伸出手,按住那张被风吹得肆意飞舞的报纸。
就在这一瞬间,他听见讲台上苏然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再次响起:“你们将用这双手,在二进制的世界里,重建被十年动荡中断的文明长阶。从今天起,你们每个人的算力,都是中国追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火种。”
最后一个字落下时,苏然才惊觉自己的掌心早已被粉笔灰和汗水浸湿。
他望着在突然爆发的掌声中那些满含热泪的眼睛,思绪不禁飘回到三天前,在教师宿舍楼下,系主任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苏啊,咱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