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的品种本身就先天不足,加上投入的农药和化肥很有限,就决定了产量高不了;
其二,管理太松散啦。你瞧,现在大家天天出集体工,表面上看忙忙碌碌,好似热火朝天,可实际上呢,好多人都是出工不出力。
混一天能拿十分工,辛辛苦苦干一天同样是十分工,你想想,这能有啥好结果?
其三,责任意识淡薄得很。就拿除草、施肥、打药、管水…… 这些农活来说,看似都做了,可大多都只是走个过场,敷衍了事。
好多人还频繁请假,今天这家有人病了,明天那家有事,其实啊,都忙着自家那点自留地或者其他自家的事儿去了。”
叶卫东的脑海中忽然如电影放映般,浮现出小岗村 18 位农民以 “托孤” 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的震撼场景,正是那创造了 “小岗精神” 的壮举,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可眼下才 1976 年,离那个历史性的时刻还有两年,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那是提都不能提的,否则就是捅了大娄子,犯路线错误,会被抓起来。
不过,可不可以变通一下呢?
想到这儿,叶卫东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眼神变得深邃而悠远。
夏光辉见叶卫东突然不说话了,笑着打趣道:
“怎么?被吓住了?”
叶卫东摆了摆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夏叔,您等等,我正在思考一个问题。”
周学文和夏光辉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叶卫东,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片刻之后,叶卫东突然像是从沉思中惊醒,开口问道:
“夏叔,如果田地里增加一些农药化肥,就能提高产量吗。”
“那当然,虽说田里的化肥并不是越多越好,但是以我们大队领到的那点化肥,那是远远不够的,可要增加农药化肥却并不容易,就算有钱,但要买到县化肥厂的指标外化肥,还需公社或县里的批条,而公社或县里也得知道县化肥产能不能多生产出来……”
听到这些,叶卫东突然站起身来,先将火炉房的房门缓缓关上,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然后,他又轻声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