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送茶的陶娘子并不识字,但她明显看的出来,这些字迹都不如相公。
纪楚边看边摇头,看到娘子后,想起之前的念头:“娘子,你想不想学字。”
她?
想啊。
陶娘子有些犹豫:“我不会耽误你的事吧。”
“不会。”
择日不如撞日,纪楚找来启蒙书:“今日便学?”
陶娘子记性本来就好,学半个时辰,剩下的自己练习即可。
等纪楚再拿起试卷来看,只在里面抽出一张尚可的。
可这一张试卷的主人,却并未在去州试的名单里。
纪楚微微摇头,过来禀告事情的李师爷也道:“大人您说的没错,安丘县的县试并不是以学识取胜。”
“找到这个学生,让他不要去其他地方考试。”纪楚道,“县学这样办下去,好学生都要跑了,谁还敢来考。”
这简直是恶性循环。
原本县学的教学资源就差,选拔机制也不好。
只在家境好的人里面,选学习好的。
不就是矮子里面拔将军。
那家境差,学习好的呢?
又或者有天赋,但没有学习机会的呢?
别说出头了,机会都没有一点。
有天赋,或者学习好的人,只有两个出路。
不学了,或者去更公平的地方去。
果然,第二日李师爷过来回话。
说那个落榜的书生连夜收拾东西去外祖家了,准备明年在那边县试。
看来是被安丘县的县试选拔给吓跑了。
好学生走了,留下一群菜鸡互啄。
安丘县要是能出个考过州试,成为秀才的,那是怪事。
纪楚无语片刻,只好把目光投到油菜推广上。
昨日让人又去魏家镇,今日就有好消息。
魏家镇几家大户对此兴趣不大。
毕竟再怎么饿,都饿不到他们头上,大户们跟魏镇长想法一样,都想把精力放在子弟们科举上。
而且心里隐隐有些怨言,觉得以纪大人的能力,要是好好扶持本地科举,那才是对他们有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