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核心技术,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必须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勇敢地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是当务之急,对于那些致力于突破核心技术的项目,要给予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力支持,无论是资金的充足保障、政策的有力扶持,还是人才的汇聚与培养,都要做到无微不至。
与此同时,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已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苏云认为,我国产业不能再满足于停留在中低端制造的舒适区,必须坚定不移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大步迈进。
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在研发、设计以及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的投入,全面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鼓励传统制造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前沿技术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技术赋能,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推动企业加快向新能源、自动驾驶方向转型升级,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在纺织业,引导企业采用智能生产设备,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通过产业升级,切实增强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彻底摒弃仅仅依靠低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传统模式,转而以领先的技术、卓越的品质和持续的创新,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此外,苏云建议积极主动地拓展国际市场,与友好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稳固的经济合作关系。
他深知,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单一市场,无疑是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做法会让我国经济在贸易战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承受巨大风险。
我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友好国家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精心优化贸易结构。
通过积极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大力建设自由贸易区等方式,有效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自由、顺畅流动。
加强与友好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科技创新等多个重要领域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