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便扶,遇硬便打”的性子。
豪迈洒脱,率真鲁直,只是少了些鲁达做好人好事时独有的细致。不过,不戒却比鲁达多了些专一情深,多了些为人父母的舐犊情深。
林风庭和不戒很玩得来,当不成翁婿还可以当兄弟。不戒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小子能处,还帮他们一家团聚,为此便教了他一套叫《伏魔经》的功法。
这是门佛家的内功心法,“伏魔”二字并非指练成后威力巨大能降妖伏魔,而是降伏心魔,能凝神聚气,防止走火入魔。
除少数几种高深心法外,佛家大部分武学一般比较直接粗暴,他们认为心灵才是人的根本,身体只是一副臭皮囊,所以对身体比较粗暴,练武很狠。
当然道家全真一脉也有类似的观点,对身体也比较粗暴,为了达到修练效果各种挑战人体极限,历史上的丘处机就是代表人之一。
这门《伏魔经》却是少有的温和派。在林风庭看来,这门功法中大部分行功路线都很正,也有些行功路线虽然看起来很凶险奇诡,甚至都不知道那里还有经络穴位存在。但实际去试过了,才知道这些地方安稳如山,还能巧妙避开更危险的地方,从而贯通连接周身各大脉络。
林风庭把《伏魔经》练到入门之后,才发现《神云幻雾》和《伏魔经》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武理大致是相同的,在细节上又各自独辟蹊径,走不同的路,却去向相同的位置。
两门功法并不冲突,练出的内力也中正温和,可以共存,但无法融合。
用《伏魔经》的内力去使衡山剑法,效果并不如《神云幻雾》那样流畅自然,幻变随心。但若用其使出《大嵩阳神掌》和《嵩阳十九剑》,威力却要比《神云幻雾》好上一截,算是给了林风庭一个小惊喜。
嵩山派的功法是刚猛路子,大开大合,与佛家渊源深厚,还真得用相应的内功心法带动,才能使出其真正威力。其余四岳的剑法其实也一样,得以相应的功法带动威力才能充分展现。
五岳剑派,僧尼道俗俱全。嵩山虽不是僧人却与僧很有渊源,泰山是玄门正教,华山出自全真,恒山也属佛门,衡山则是俗家。
信仰不同,理念不同,内功自然不同,剑法上更是各走各的。
林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