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黄脉数等症状。后期,一般十三天到十四天之后,若中央腐肉与正常皮肉开始分离,或流出少量脓水,四周肿势日趋限局,身热渐退者,此为顺证,但腐肉脱落较缓慢,疮口愈合亦迟,一般二十一天到一个月可以愈合。若局郚肿势继续发展,伴有壮热神昏、痰鸣喘急、身冷脉细者,此为合并走黄之征,是危重症,多数不救。鉴别诊断,颜面疗疮,疮形如粟、高突,红肿热痛,坚硬根深。丹毒,皮色鲜红,边缘清楚,热疼痛,发展期无疱形脐凹,常有反复发作史。治疗,内治,初、中期参照‘颜面部疔疮’,另服外科蟾酥丸六粒,分两次吞服。后期若并发走黄,按‘疔疮走黄’治疗。外治,初期,宜消肿解毒,用玉露膏掺蟾酥合剂,或升丹外敷。后期,腐肉未脱,改掺蟾酥合剂或五五丹。腐脱新生掺生肌散。护理与预防,
应隔离患者,病人所用敷料均应烧毁,所用器械必须严格消毒。加强屠宰管理,及早发现病畜,予以隔离或杀死。死畜须加深掩埋或烧毁。发现疫疗患者接触过的牛、马、猪、羊的毛和猪鬃,进行蒸气消毒,皮革可用盐酸及食盐水浸泡消毒。制造皮革和羊毛的工人,在工作时应该用橡皮手套、口罩及围巾保护。下面讲的是‘痈’,痈是疮疡之最大者,痈是一种发生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痈’的含义是气血为毒邪壅塞而不通的意思。临床上有‘内痈’与‘外痈’之分。内痈生于脏腑,外痈则发在体表,两者虽同属痈证范围,但在辨证施治上多有不同,故内痈不在这里叙述,本节只叙述外痈。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少数患者痈之初起皮色不变,但肿胀疼痛,结块范围多在一掌大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会造成陷证。
本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痈疽篇》中说:‘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于骨髓,骨髓不为焦枯,五藏不为伤,故命日
痈。’元齐德之着《外科精义辨疮疽疖肿证候法》中说:‘六腑积热,腾出于外,肌肉之间,其发暴甚,肿皮光软,侵展广大者痈也。’明·汪机编辑《外科理例·疮名有三》说:‘痈者,初生红肿突起,阔三、四寸,发热恶寒,烦渴或不热,抽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