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江要是换个不听话的财政局长呢?”杨辰担心地问。
高军辉开玩笑地说道:“那也是志新市长发愁,跟我有什么关系。”
然后才对杨辰说道:“不管谁来当这个财政局局长,明面上都要听我的,关键时候都要听市委书记的,这个不会有任何区别。”
“在咱们的组织架构下,除非是这个市委书记实在拎不起来,不然的话不要在人事方面挑衅他的权威。”高军辉由于出身党校的缘故,对官场的感受跟别人有很大的不同。
他更信奉制度和机制的效果,而不是某个人的能力,依靠人,最不保险的。
只要这个制度是好的,不管把谁放进去,就是六十到八十的成效,而如果制度不行,那就依赖人的发挥,上限一百二,下限负六十,都有可能。
任何制度都有优有劣,没有完美的制度。
就目前而言,高军辉认为,基本上就达到了公平和效率的最佳点,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上,也基本上做到了平衡。
就如现在这样,市委书记管人,却不管财政,管财政的是市政府,但市长又不直接分管财政,管财政的是常务副市长。
资金少了常务副负责审核,多了上常务会,集体决策。
层层嵌套,层层制约,基本上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你要说有些人权威日盛,将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或者突破制度的约束,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再完美的制度,执行的也是人。
高军辉也是研究过各种组织架构的,也很费尽心思想过如何去改进优化这个架构,并不是说你可以去实施,而是可以写出来提供给上面,但是研究了很久发现,这个改进还真不是那么好改的。
杨辰为什么愿意跟高军辉交流,也是因为这个,高军辉在思想和理论方面的长处,是杨辰的短处。
跟李志新交流就没有这个效果。
两个人交流到最后,高军辉突然问道:“省委要评选一批全省优秀县委书记的消息知道了吧?”
杨辰点了点头,看来这个消息知道的人很多。
“花部长怎么说?”高军辉十分有兴趣地问道。
杨辰资格太浅了,别看他是副厅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