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之上,波谲云诡,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各自打着小算盘,此番调整,定会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波澜。
翌日大朝,宫殿之内庄严肃穆,群臣整齐排列,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锐利的鹰隼,冷冷扫视着下方的群臣,心中默默估量着每一个人的心思与动向。
随侍太监站在一旁,先是清了清嗓子,那尖锐的声音瞬间划破寂静的空气,宣读起圣旨:“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大理国水师指挥使杨景武,忠君体国,治军有方,特许出任兵部侍郎;御林军副统领秦统,接任水师指挥使;善阐府知府楚启明转任威楚府知府,乌图鲁接任善阐府知府一职;原火器营指挥使墨小光,玩忽职守,致使火器营被盗,念其往昔功绩,暂不予以处罚,改任兵部员外郎。”太监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久久不绝,群臣们听闻,有的面露惊讶之色,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有的则不动声色,暗自揣摩着圣意。
念完这份圣旨,太监稍作停顿,又迅速展开另一份,继续高声宣读:“昶王戴寿昶,灵前失德,有违孝道。即日起入威楚府专司农事,望其能收敛心性,以报父母之恩。”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戴寿昶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向前跨出一步,刚欲开口辩驳,却被我如寒霜般的严厉目光硬生生地逼了回去。我冷冷地注视着他,心中既有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又有一丝难以言说的不忍,毕竟,他是我的亲生儿子啊。
大朝散去,我独自回到御书房。这里,是我每日处理政务、谋划国事的地方,可此刻,空气中却弥漫着压抑沉闷的气息。
太子戴寿宁已逐渐从悲伤中走出,各项政务在他的操持下,井井有条。看着他日渐沉稳的表现,我心中稍感欣慰,这么多年对他的悉心教导,总算没有白费,他早已有了一国储君应有的风范与担当,甚至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了。
高敬之在御书房门口等候召见。我不经意间瞥了一眼身旁那新来的随侍太监,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厌烦。
小林子伏法已有一段时日,可我始终无法适应这个新太监。小林子在的时候,机灵聪慧,善解人意,总能在我开口之前便揣摩透我的心思,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