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朝堂局势,也有损陛下的圣明。”他说着,脸上露出一丝忧虑,眼神中满是诚恳。
我微微点头,说道:“朕自然知道那些都是无稽之谈,你也不必太过在意。不过是百姓们闲来无事,瞎编乱造罢了。”我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语气轻松,试图让他放松些。
刘文海听了,微微松了口气,接着说道:“陛下圣明。其实,臣此番前来,还有一事想与陛下商议。”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我心里一紧,隐隐猜到他要说什么,但还是故作轻松地问道:“何事?但说无妨。”我靠在石凳上,双手抱胸,静静地看着他。
刘文海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还记得那个洪志远吧。臣与他接触了一番,发现他虽年少轻狂,但确实有些才华。他对治国理政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对我大理国的情况也做了不少研究。臣想着,如今我大理国正是用人之际,是否可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在朝中任职,为国家效力呢?”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似乎很希望我能答应。
听到他推荐洪志远,我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这个洪志远在广南郡可是语出惊人,直指俞家控制大理国的财政与海运,还说一旦俞家生出不臣之心,后果难料。他这番言论可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我当时虽然没太在意,但心里也留了个心眼。如今刘文海在这个时候推荐他,到底是什么用意呢?
我沉思片刻,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在快速盘算着。刘文海此举,应该有防范于未然的想法。他是怕俞家势力过大,威胁到朝堂的稳定,所以想借洪志远来制衡一下吗?还是说,他和洪志远之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又或者,他是在给俞家提醒,让他们收敛一些?
我看着刘文海,笑了笑,说道:“文海,你这推荐来得突然,朕得好好想想。这洪志远,虽说有些见识,但毕竟是南宋学子,贸然让他在朝中任职,还得考虑诸多因素。”我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答应,只是想先看看刘文海的反应。
刘文海听了,连忙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也知道此事需要慎重考虑,只是觉得人才难得,不想错过。陛下可以先派人对他进行考察,再做定夺。”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看来他对洪志远的推荐是真心的。
我点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