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了好一会儿,见两人都不说话,便率先开口:“两位丞相,此事你们怎么看?莫要藏着掖着,都说说心里话。”
刘文海抬起头,目光与我对视,他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缓缓说道:“陛下,臣知道您心里是想去的。这结盟之事,若成,对咱们大理或许是个机遇,能在这乱世中寻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可若不成,或者其中有诈,陛下您亲赴成都,实在太危险。”刘文海说这话时,眉头紧锁,神色满是担忧。
我笑了笑,看向俞法晨:“俞丞相,你呢?”俞法晨微微欠身,脸上带着一贯的恭敬,却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只是说:“全凭陛下圣心独断,陛下深谋远虑,所做决定必是为了我大理千秋万代之福。”我一听就明白,他这是在回避,不想直接劝我,也不想支持我去冒险。
我轻轻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望着天空悠悠地说:“我知道你们是为我着想,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我又怎会不知。可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若只是偏安一隅,怕是也难长久。我想去成都,一来是看看南宋的诚意,二来也想与吐蕃方面当面谈谈,若能促成这结盟,说不定能改变这乱世格局,为我大理谋得更好的未来。”
刘文海听后,神色依旧凝重,他向前倾了倾身子,认真地说:“陛下,您的志向臣明白,可这一路路途遥远,且成都府乃南宋之地,虽说有结盟之名,可万一……”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我明白他的意思。
“何况,陛下在大理立国以来,几年内让大理国土扩充了几倍。这可不是偏安一隅啊。”刘文海继续说道。
我摆了摆手,打断他道:“我自然会做好周全的准备,带足护卫,确保自身安全。我也并非冲动行事,这几日我反复思量,觉得此去利大于弊。”
俞法晨这时也开口了:“陛下既有此决心,臣以为可先在朝堂上与诸位大臣商议一番,听听众人的意见,再做定夺也不迟。毕竟这关乎国家大事,众人的意见不可忽视。”
我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忖,朝堂上的意见确实要听,可这机会难得,我实在不想轻易放弃。我看着两位丞相,认真地说:“我意已决,朝堂上的商议必不可少,但我去成都的心也不会轻易改变。你们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希望你们能全力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