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我看着他,心中暗自想着:这梅卫道,说得倒是轻巧,将士们在蒲甘浴血奋战,他却在这里大谈仁义和放弃。但在这朝堂之上,我身为君主,不能轻易动怒,不能与他这般小臣计较。我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说道:“爱卿所言,朕会慎重考虑。”便结束了早朝。
只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梅卫道竟然还不善罢甘休依旧高声喊道“好战必亡,陛下应顺从天意,退出蒲甘。”
我大袖一甩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后便向御书房走去了。
回到御书房,我的心情依旧难以平复。我随即召来了左丞相刘文海、右丞相俞法晨、礼部尚书李达文,太子戴寿宁与两位侍中楚启明和杨景宇也都在一旁。
我坐在椅子上,看着众人,没有先提蒲甘的事情,而是问道:“你们对梅卫道那奏折,是怎么看的?”
刘文海微微欠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陛下,您不必太过在意梅卫道的话。他不过是个迂腐的书生,空有理论,却不懂得实际的利害关系。他向来喜欢纸上谈兵,对朝堂之事,多是一知半解。”他的话让我心里稍感宽慰,至少有人明白我的心思,知道梅卫道那套说辞的荒谬。
太子戴寿宁则一脸坚毅,向前一步说道:“父王,儿臣以为万万不可顾忌虚名而放弃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土地。蒲甘战略位置重要,若是轻易放弃,不仅寒了将士们的心,还会让周边国家小瞧了我们大理。儿臣愿亲自率军,平定蒲甘叛乱,绝不能让那些叛贼得逞。”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话语中充满了果敢与担当,让我看到了他作为储君的气魄。
俞法晨一直低着头,双手背在身后,听到太子的话后,只是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但国库空虚也是不争的事实。若要继续用兵蒲甘,这钱粮从何处来,实在是个难题啊。”他的话又把我拉回了现实,钱的问题确实棘手,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一切军事行动都只是空谈。
这时,我注意到礼部尚书李达文一直沉默不语。他站在角落里,微微低着头,眼睛盯着地面,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我不禁好奇,问道:“李尚书,你怎么看?”李达文缓缓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犹豫,说道:“陛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