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上山到上朝 > 第三百零六章(2/4)
宋高宗到宋孝宗,这四位君王中只有宋孝宗赵伯琮,是我在南宋那段岁月里觉得最亏欠的人。回忆如丝线,将我拉回到在南宋当戴郡王的日子。

    在南宋吴皇后的引荐下,我和年轻的赵伯琮相识了,他对我十分敬重,常常向我请教治国之道、武学精髓。那些日子,我看着他从一个心怀壮志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位心怀天下的君王。

    我也在他最需要我的时候力保他拿下太子之位,直到他登基。

    在南宋的日子里,我也尽我所能,为朝廷出谋划策,立下战功。我曾随宋军出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宋庭的安稳立下汗马功劳。宋孝宗对我的功绩铭记于心,多次对我嘉奖,封王立勋,那段时光,是我人生中一段辉煌而难忘的经历。

    可如今,俞法晨的话,让我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可能——孝宗已不在人世。曾经的师徒情谊,那些美好的过往,难道都要随着他的离去而渐渐消逝吗?我心中满是怅惘,一种被世界抛弃的孤独感将我紧紧包围。

    刘文海见我神色落寞,以为我是被那首讽刺诗气的,连忙说道:“陛下,莫要为这等小人之言伤神。不管这诗从何而来,我们都不能让它在大理滋生事端。当下,稳定民心才是重中之重。” 他的话语中满是关切和忠诚,一心只为大理国和我的安危着想。

    俞法晨也接着说:“刘丞相所言极是,陛下。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南宋朝廷的变化。无论孝宗是否在世,是否新君即位,我们都需重新审视与南宋的关系,早做应对之策。” 他的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大局出发,思考着大理国未来的走向。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情绪。作为大理国的皇帝,我不能被个人的情感左右,我必须为大理国的万千子民负责。

    “两位丞相所言,皆有道理。刘丞相,就依你所言,立刻下令严查此诗的传播源头,务必将其遏制。俞丞相,你即刻联合保皇司着手收集南宋朝廷的消息,密切关注其动态,我们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我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努力展现出一国之君的沉稳与决断。

    然而,在内心深处,我依然无法释怀对宋孝宗的那份牵挂和担忧。我不禁想起,在南宋时,我与孝宗一同在御花园中漫步,谈论着天下局势。他眼神中对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