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在旦当的所见所闻,深感欣慰。”
我轻轻颔首,说道:“军队之事,关乎国家稳定,朕自然要多加关注。听闻太师对景武在河内训练水师也颇为关注,太师不妨详细说说。”
杨易文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豪,缓缓说道:“景武自上次经历挫折后,知耻后勇。他日夜驻扎在河内,与水师将士们同甘共苦。每日天未亮,便督促将士们进行训练,从战船的操控,到水上的战术演练,他都亲自指导。如今,水师的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也有了显着提升。”
他边说边起身,走到一幅地图前,指着河内的位置,详细地为我讲述着水师的训练布局和防御策略。
我认真聆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杨易文都能对答如流,足见他对杨家军事部署的了解和把控。
待他说完,我说道:“杨家在大理也是百年的望族了。如今,国家发展,人才缺口颇大。太师,杨家也需再为朝廷提供一些才俊,以充实朝堂,共谋国家发展。”
杨易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随后便被他深深的隐藏了起来,他沉思了片刻后说道:“陛下如此厚待杨家,杨家一定为陛下赴汤蹈火。嫡长子杨景武以在军中任职,次子杨景宇也算有些才气,陛下如不嫌弃。可让景宇从知县开始做。”他的语气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对家族和朝廷的责任感。
我而则对这个老者多了一些忌惮,年纪这么大了思路还如此清晰,真是越来越精。但是只要杨家不与我的方略背道而驰,杨家还是可用的,也是维护我大理朝廷稳定的重要一环。
“知县?朕观景宇临事有章法,杨家家学也深厚。一个知县怕是屈才了。太师担心朝野非议,朕也清楚,但是举贤不避亲。这件事爱卿不用管了,等朕回到王都,你就等着接旨吧。”我说完后,杨易文立马跪下叩头。
“天色也不早了,爱卿也要早些休息啊。身子骨硬朗才能为国尽忠啊。”我没有起身去扶杨易文。
杨易文有些蹒跚的起身后便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