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带着去找许光,随后陪同许光去相关部门宣读旨意,介绍对应人员认识,这一刻,众臣才对理政司的存在有了真实感。
离半个时辰还差片刻,宣帝才等来严正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西宁王居然来了。
“什么时候朕召见臣子还一拖二了?”
宣帝不咸不淡地损了一句,西宁王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严正蕃没看他,径直朝宣帝跪下,行叩首大礼:“臣,严正蕃,应陛下召见,已将陛下所要卷宗调出,请陛下阅览。”
旁边的大箱子一看就很沉,严正蕃在里面拿出一卷卷宗,说道:“余庆群、罗丹英、王应龙三人都是庆历六十年进士,在翰林院任职编撰三年后,余庆群被当时的翰林院大学士林玄平推荐去了御史台当御史,第二年,罗丹英补了豫章府下吉安县县令一职,同年,王应龙出任兵部郎中。”
“此三人虽为同科进士,但私交往来并不多,姻亲故旧中也无人出任扬州官职,若陛下因此对吏部推举之人有异议,臣愿闻其详。”
宣帝被他这夹枪带棒刺得不想说话,指了指卷宗,身旁侍奉笔墨的官吏连忙上前去将卷宗接过来双手呈交给陛下。
卷宗里面的记录确实只有这寥寥几句,没有太多的信息,宣帝朝陆真看了一眼,后者会意,站出来拱手回应道:
“陛下,这外放官员的人选需要核对过往履历、任职内评价、姻亲故旧关系以及不得在籍贯地任职,本就应该是吏部首要考虑的问题,陛下若对每个官吏的生平经历如数家珍,那该如坐针毡的便是在座各位了。”
陆真的话成功将严正蕃的怒火吸引了过来,他本就不满陆真搞这个理政司,还不带他玩,加上西宁王一直在煽风点火,就对陆真更有意见了。
“陆大人说得轻巧,可知这样做需要投入多少人力来做吗?吏部上下不过三十人,每年要外放的官员那么多,每一个都像陆大人说的来做调查,活还干不干了?”
“严大人说得没错,这件事情需要投入的人力、精力很多,但这难道不是吏部选贤举能的依据吗?否则所推举之人,如何服众?”
严正蕃被说得哑口无言,官场上的事,哪能完全按照规矩来办呢?尤其是皇帝这个规则的最大破坏者,官员的升迁、贬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