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斗的深入,水下战场愈发激烈。队员们借助水下推进器,在水中快速穿梭,时而潜入水底,时而跃出水面,与模拟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秦清瑶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她出色的战术素养和射击技巧。她利用水下地形,巧妙地躲避着敌人的攻击,同时寻找着反击的机会。当她发现一名敌人正试图从背后偷袭队友时,她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训练弹准确地击中了敌人的 “要害”。
其他队员们也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特长,有的利用水下枪械的火力优势,对 “敌人” 进行压制;但水下所谓的 “敌人”,都是一群海警基地长期从事水下作业的海警组成,并非像他们一样,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在水下执行任务。这些经验丰富的海警 “敌人”,熟悉水下的每一处暗流、每一块礁石,他们借着这份得天独厚的优势,灵活地变换着位置,一次次躲过队员们的攻击,还不时发起凌厉的反击,让战局陷入胶着。
队员们渐渐意识到,单纯的勇猛并不能迅速制胜,团队协作才是破局的关键。于是,他们开始通过水下通讯设备,紧密交流,互通有无。负责火力压制的队员主动吸引 “敌人” 的注意力,为队友创造进攻机会;擅长近身搏击的队员则悄悄绕到 “敌人” 侧翼,等待时机给予致命一击。
在一次交锋中,一名队员的氧气瓶突然出现故障,氧气泄漏,他的行动瞬间变得迟缓。身旁的队友察觉异样,毫不犹豫地游过去,将自己备用的氧气管递给他,同时用手势示意其他队员调整站位,加强防护。两人在队友的掩护下,迅速解决了氧气瓶问题,又重新投入战斗。
秦清瑶作为小队的队长,看到这一幕,立刻用手势向全体队员传达指令:收缩防线,以三角阵型互相掩护前进。队员们心领神会,迅速调整站位,紧密靠拢。在这紧密协作的阵型下,他们一边抵御着“敌人”的攻击,一边寻找着新的突破点。
此时,水下的能见度愈发降低,昏暗的环境给战斗增添了更多变数。但秦清瑶借助水下探测灯发现不远处有一处海底沟壑,那里水流湍急,地势复杂,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挑战,却也可能藏着反败为胜的契机。她果断做出决定,带领队员朝着沟壑方向移动,并用手势示意大家注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