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看得津津有味。
至于周三近好像也真只是前来监临,并没有做出什么异常之举。
这时,代替李世亨安排考场一应事务的提学衙门胡吏典走上前来笑着朝众人作揖。
“禀大宗师、各位大人,五经题已经巡场结束,所有考生都已经抄完。”
吏典一职,虽然不是官员,但他们平日里协助官员处理衙门的日常事务,熟悉衙门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办事流程,属于官员最为倚重的吏员。
一般只要不是杨廷选那种官场小白,对这种吏员都是十分尊重且重视的。
李世亨放下书,笑着看着胡吏典笑道:“辛苦了!”
胡吏典眼睛一亮,随即笑道:“小人哪里辛苦,今科院试能如此顺利,全赖大宗师这些日子的操劳。”
李世亨笑了笑,没有说话。
那胡吏典一直在外面忙碌,倒是没有感觉到此间气氛的不对,他趁着李世亨笑脸对他,于是连忙拍马道:“大人这次院试题目出得太好了,就算是我这种不谙经典的粗人也只能叹服不已。”
李世亨眼睛微微眯起,用眼睛的余光看了看周三近,随即似笑非笑道:“好在哪里?”
胡吏典更是来劲:“小人少时也曾读书,至今只有生员功名,虽然不敢在诸位大人面前卖弄,但一时技痒,也想说说我对这两篇文题的感触。”
听到这话,几名犹如木雕的官员好像突然“活”了过来,转头看向胡吏典。
胡吏典道:“大人这道《禹恶旨酒 一章》,举三代圣人之迹,着考生阐发圣人道统,一着不慎,便恐有些学经义未曾精深的考生,会将此文写成各位圣人做过的事情,却不能将其串联在一起。”
众官员听到这,看着胡吏典,面容上也稍稍郑重了些。
虽然这胡吏典说得浅显,意思表达也不完整。
但他却说中了此篇考题最重要的题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脉相承的道统才是这次考试考察的主旨。
如果考生只是歌颂这些三代圣人的事迹,那就偏离了李世亨考察的主题。
胡吏典虽然是个吏员,但他却是生员,且又在门认知,经义的功夫看来是没有丢下的。
他从考题中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