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171章 四书文和唐寅(2/4)
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翻译过来大概的意思就是,禹厌恶美酒,却喜欢有价值的话,汤秉持中正之道,却能提拔德才兼备的人……

    周公想要学习三代的君王,来实践禹、汤、文、武的事业。

    如果有不合当前现实情况的,他便日以继夜的思考;若是想通了,便坐着等到天亮,马上就付诸实践。

    其实李世亨这道四书题出得是十分有水平的,从拟题就能看出,李世亨绝非庸才。

    为什么?

    因为构成这个题目的经义是讲书古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古代圣人道统的承继关系。

    题目长、文字多,涉及的人物不少,头绪纷繁复杂,。

    没有水平的考官出题就出截搭题,李世亨却能用正常的考题,考出比截搭题更难的效果,这是什么?

    这就是水平。

    普通人想要理清楚这些头绪,并且从中找到符合题旨的线索都难,更别说抓住这条线索,写出一篇经典的八股文了。

    可唐寅不是普通人。

    陈凡抽出一张稿纸,细细研墨后,静心凝神,在稿纸上写道:“大贤举先圣之心法,明道统之相承也。”

    写到这里,就算现在对八股文颇有心得的陈凡也不得不感叹,唐寅真得是个天才。

    这个破题绝对可以称得上“方正严洁”,从这个破题里就能看出他对经义及传注把握完全切合“时义”,极为准确精当。

    “夫圣人身任斯道之寄,则其心自有不能逸矣。由禹以至周公,何莫非是心耶?”

    夫圣人们一生担道义,自然就不会隐世以藏于内心,而代代薪火相传。由禹以至周公,一脉相承耶。

    “孟子举之曰……”

    “禹则致严于危微之辩……”

    “汤则加谨于化理之原……”

    “文之继汤也……”

    “武之继文也……”

    “迨周公承其后……”

    ……

    “心一故道同,三代之治所以盛与。”

    虽然是在稿纸上,但陈凡却写得很慢,通过这次书写,他也在慢慢体会唐寅文中的题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