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选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无奈。
陈凡算是听懂了,县里钱家等人世代扎根海陵,他们上有在外为官的亲眷作为靠山,内里勾结胥吏把持县政,完全将杨廷选这个正牌县令给架空了。
原本杨廷选这种县官上任,一般都会带熟悉县衙勾当的幕友、西席上任,这些人不管是钱粮、刑名或是书启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
到了县里,杨廷选挟朝廷令旨,上任便用手段收拢人心,用自己带来的人管理一帮胥吏,这样,不到一两年的水磨功夫,县里的局面就算是被县令掌握了。
但杨廷选却只带了几个使唤用的家人,他一个读四书五经出身的读书人,又不懂鱼鳞黄册,又不懂徭役钱粮,到任之后两眼一黑,全都萧规曹随,按照前任的规矩来。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看透他什么也不懂,随即,大户、胥吏便欺他年少又无人帮扶,各种欺上瞒下,如今已经发展到根本不将他放在眼里的程度了。
说实话,陈凡前世见过的这种例子太多了。
不管是机关还是公司,空间的领导,若没有些手段,下面人很快就会蹬鼻子上脸的。
这年月,这种情况更甚。
就拿胥吏来说,官员要推动一项政策时,具体经办的就是胥吏,还有衙门里的各种文书工作,例如草拟公文、誊写公文、分档整理公文,总之都是些琐碎、但又很有技术含量,而且不可或缺的事情。
大梁朝的胥吏们,他们文化低、地位低、待遇低,工作辛苦,既然承受主官的压力,又要面对来自民间的不满。
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让自己过得舒服些呢?
业内通行的办法就是欺上瞒下。
说了这么多,杨廷选没有反击的机会吗?
有,他最大的仪仗就是他是正牌的进士官,朝廷礼部遴选的海陵县令。
杨廷选天然挟朝廷之威,只要能在胥吏和大族间劈开一个口子,让人看到他的存在,那很快就有人会向他聚拢。
这,就叫“势”!
看着愁眉不展的杨廷选,陈凡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一样都是外乡人,一样都受县中乡宦大族排挤。
“若是能让杨廷选在县中站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