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最终做出改变。”
樊迟听后退了下去,走半路上正好遇到子夏,子夏见樊迟还是不懂,所以就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舜和皋陶,一个是商汤和伊尹。
举这两个例子,其实子夏想表达的是,舜和汤在选拔人才上很有一手,他们将不仁义的人疏远,而是用皋陶和伊尹,最后才实现了天下大治。
陈凡用浅显的语言大概解释了一遍文中的意思,然后道:“皋陶这个人你不了解,那你就不能理解,圣人为什么说他是仁义之人,也就不能理解,舜帝为什么要提拔皋陶。”
到了这一步,陈凡就要开始阐发引申,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了。
“你知道咱们儒家有圣人,那你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圣臣】一说吗?”陈凡笑着看向贺邦泰。
贺邦泰摇了摇头:“不知道。”
“皋陶这个人,就是千古以来,唯一被称为【圣臣】之人。”
“你想啊,古往今来,这么多为人臣子的,那皋陶称圣,这皋陶是不是很厉害?”
贺邦泰眼睛亮亮的,连连点头。
“为什么皋陶会被尊为圣臣,那他一定有很多贡献和作为。”
“先说第一个,明于五刑,以弼五教。这就是皋陶第一个贡献。”
“何为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现在我们不说五教了,我们说什么?”
贺邦泰皱着小鼻子,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突然惊喜道:“我知道,叫【五伦】,我娘给我说过。”
陈凡欣喜地看着眼前的孩子,教聪明人,那感觉,太润滑了,就一个字……爽。
“皋陶推行五教,是想以人伦大德,仁义治理天下。”
“但这世上,有的人不听话,不想听圣人的教化,最后犯了罪,你说怎么办?”
贺邦泰立刻道:“关进县衙大牢。”
陈凡哈哈一笑,抚着他的脑袋道:“也算一种,不过皋陶研究出了五刑,对那种穷凶极恶之辈可不会客气,这五刑是什么?”
“墨刑,就是脑门上刻字涂墨!”
“那可太丢脸了!”贺邦泰捂着嘴。
“劓刑,把人的鼻子割掉!”
“……”
“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