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塾正式开学。
陈凡开学第一件事就是针对十三名学童的学习背景调查。
毫无疑问,这其中十二人全都是从来没有拿过书本的穷人家孩子。
尤其是王大牛家的牛蛋,甚至连最简单的“一”字也不认识。
不过其中有一个人让陈凡很是诧异。
“贺邦泰,你说你已经学过《三百千》和《幼学琼林》了?”陈凡诧异地看着面前的孩子。
贺邦泰有些不好意思地低着头:“从小母亲教过!”
陈凡点了点头,看来这贺家嫂子不是普通人啊,这个时代虽然也有闺塾,女子也能读书,但显然这是大户人家的专利,贺家只有母子两人,早已穷困潦倒,没想到这周寡妇竟然还读过书。
“那为什么你母亲不继续教你呢?”陈凡问。
贺邦泰嗫嚅道:“母亲小时也只读过这些,能教的我六岁时就已经会了。”
陈凡又好奇道:“你是不是会写字?”
贺邦泰惊讶地点了点头:“母亲教我写过,我平日里没事用树枝在沙子上练习!”
我去,画沙练字,这是欧阳修啊!
捡到宝贝了。
既然对方已经有了基础,陈凡便决定从《论语》开始教起。
正在给贺邦泰领读一遍时,突然院子里有人道:“陈夫子在吗?”
陈凡让贺邦泰先自己看书,然后走了出去,来人是县衙礼房李典吏的下属书办,那书办道:“陈夫子,李典吏让我告诉你,县里推了你们社去泰州参加经会。”
所谓经会就是一种学术集会,一般都有通经大儒担任会主。
其实儒家很多形式都是跟释教所学。
比如这种集会,就是从佛教的讲经而来。
(这里说的学习,并不是说这种聚众讲学的方式,而是指经会举办的流程!)
陈凡闻言皱眉道:“我们弘毅塾刚刚建好,学生大多还未开蒙,让我们去恐怕……”
那书办笑道:“陈夫子,此次经会乃是学政衙门特别请了江阴洪家的洪升老先生担任会主,县尊老爷和典吏专门照顾你们弘毅塾才将你们的名字报了去,你可别让县尊大人和典吏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