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杨简觉得手腕都开始酸了。
“young,我很好奇,应该是我们都很好奇,您的精力究竟多么旺盛才会创作出那么多优秀的歌曲和电影剧本的同时还能写小说的?”来自《洛杉矶时报》的记者率先问出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这就是我现在还没有女朋友的原因,哈哈,开个玩笑。创作需要灵感,没有灵感的时候,或许很久很久你都写不出任何东西,可一旦有了灵感,那一切都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打字的速度问题而已。你们可能不知道,在我们国家有一种文学形式叫网络文学,一部小说上百万字都是很常见的,恰巧我写过好几部数百万字的小说。”杨简脸不红心不跳,反正他粘贴复制这事没人知道,就是这么理直气壮。
顿时场下的美国记者们纷纷小声的问身边的华夏同行,在得知杨简在华夏写了好几部超长篇小说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写这本只有20多万字的《火星救援》真就是小菜一碟了。
“young,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本小说写的什么吗?”来自《纽约时报》的记者问道,他们虽然手里拿到了实体小说,但这是今天才拿到的,还没来得及看。
“很简单,就是讲了一个科学家被遗留在了火星,为了自救不得想办法种土豆,为了将科学家从火星救回来,美国和华夏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这是一个全球大同的结局。”
“young,您认为光靠美国不能把科学家救回来吗?”提问的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
“我觉得你看完小说之后就不会这么想了,而且事实就是如此,现在有任何国家登陆火星了吗?没有,所以这是科幻小说而不是现实小说。还有,在人的生命面前,人类抛弃成见,充分展现人类的智慧我觉得挺好,这是我们许多人的美好愿望。多一点合作,少一点分歧,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杨简最后这番话就是意有所指了。
美国人现在都不会想到,他们nasa的“沃尔夫条款”反而是让华夏的航天事业不依靠他们而崛起,有他们求华夏的时候。
“杨导,您好,您是出于什么目的把小说的背景放在美国而不是华夏的。”这是来自国内的媒体记者。
“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目前来说放在美国确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