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时的策论。
“有才,有抱负,又出身寒门,无所依仗,正是朕想要的,他现在在京城?让他来见朕。”
王寂川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了皇宫那巍峨庄严的大门,这是他第二次进宫面圣。
隆启帝端坐在书桌前,目光深邃地注视着手中的纸张,正是王寂川写的策论。见到王寂川进来,隆启帝微微抬起头,露出一抹亲切的笑容,并示意他近前说话。
王寂川恭敬地行礼后,便在隆启帝的下首坐下。
两人先是一番寒暄,随后话题逐渐深入,从国家大事到民生百态……
他们时而慷慨激昂地争论,时而心平气和地交流……
夜幕悄然降临而不觉,这场深谈,持续到深夜,才在不舍中落下帷幕。
之后,茂宁的事情匆匆结案,户部尚书虽没有证据表明他牵涉其中,但他作为掌管户部的大员,下属犯错,自然要被牵连,直接被降职,发配到蜀地为官。
其余没有直接涉案的,大多是被警告。
宁王那边,损失惨重。
但这次的事情,没人敢提出异议,连张太后都闭了嘴。
徐道成四年剿匪,战绩平平,用资巨大,大家都怕被沾染上,被指责成同党。陆昶不过三个月,就平息了叛乱,这个对比,不能不说强烈。
加上,宁王之前暗杀了那么些相关的人,让人心惶惶。
所以,借此肃清相关的官吏,十分顺畅。户部官员调整得最多,殷氏的夫君于侍郎,被临时提拔为户部尚书,空余下来的左侍郎之位一时空悬。
陆旭本没有那个大胆的想法,他能在户部担任六品官,这升官的速度已经超越了许多人。
但茂宁一案,被罢免的官吏实在太多,朝廷又一再强调,要提拔年轻官吏,不拘一格降人才,于侍郎直接提拔为尚书,他的内心便也蠢蠢欲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