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谈版权授权,应该很快就能谈下来。”
徐正面色自信,丝毫看不出心虚。
实际上,他从未关注过版权这块,打定的主意就是先斩后奏。
反正官司慢慢打,拖着就是了。
“你是影视行业的老人,但在电影行业却是实打实新人,这部电影是你自导自编自演,制作成本加上宣发起码三千万。”
徐铭看向对方,“我怎么相信你值得这三千万投资?”
他当然知道《泰囧》好,能赚钱。
可在精明如猴的徐正面前,不能透露出一丝强烈的意向,被察觉出来就会陷入谈判的劣势。
更关键的是,启铭的成功也让许多同行关注起公司的动作。
他的急切,还有可能成为对方与其他公司谈判的筹码。
徐正并不清楚自己梦寐以求的电影投资,从他出现那一刻就已经实现。
依旧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说服徐铭:“虽然这是我的电影处女作,但在这之前我已经尝试过导演工作,《李卫当官2》我就有参与执导。”
“并且《夜店》这部小成本电影,全程参与到筹备拍摄,经验上并不是纯粹的新人。”
他眼神很是恳切。
而徐正的眼神,也让徐铭反应过来,自己的担心其实很多余。
在这场谈判中,自己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对方在演艺界是前辈,可在导演界是不折不扣的新人,想要入场没那么容易。
而实际上,演而优则导的现象在内娱盛行,也是自片酬暴涨,演员地位大幅度抬高后才出现
如今的徐正,不过是有些名气,于电影行业刚冒头的喜剧演员而已。
有了这个判断,徐铭愈发气定神闲。
“今年票房冠军,目前是冯导的《唐山大地震》,题材沉重,去年是《建国大业》,主旋律方向。”
“中小成本喜剧,今年只有你和王保强的《人在囧途》突围,票房也才3700万,去年倒是有好几部,《三枪》《疯狂的赛车》《大内密探灵灵狗》……”
徐铭看着面色难看的徐正,给予最后一击:“可他们的导演分别是张国师、宁昊、王景,你有他们在导演方面的经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