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都没有影响求贤令有条不紊的进行。
剩余参加考试的学子还有一千五百人。
此时尚书省内,气氛却凝重得仿佛暴雨将至。几位官员围坐一起,桌上堆满了历代经书典籍,每个人都眉头紧锁,脸色焦虑。
“这题目,当真如此难出?”一位官员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带着一丝烦躁。
“难啊!”另一位官员叹气,拿起桌上一本《诗经》又放下,“剩下的这些考生,哪个不是饱读诗书之辈?寻常题目,恐怕如同嚼蜡,毫无意义。”
“可若题目太难,又怕无人能解,岂不是让陛下失望?”先前说话的官员担忧道。
“正是此理!”一位年长的官员敲了敲桌子,加重语气,“这次考核,既要考校真才实学,又要避免落入俗套,难,难于上青天!”
“要不,从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寻些偏门题目?”有人提议,但声音不大,显然自己也没什么底气。
“偏门?”年长官员摇头,“如今大秦推崇法家,若是题目过于偏重其他学说,岂不是引人非议?再者,这些考生学识渊博,再偏的题目,恐怕也有人能答上来。”
众人再次陷入沉默,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时间一点点流逝,窗外阳光渐盛,屋内的官员们却感到阵阵寒意。
“要不我们去求助廷尉府?”突然,一位年轻的官员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细若蚊蝇,仿佛自己也觉得这个提议有些荒谬。
此话一出,屋内顿时炸开了锅。
“求助廷尉府?不可!万万不可!”
“荒唐!出题乃我尚书省职责,岂能向外求援?若是传出去,我等颜面何存?”
“是啊,此事断不可行!宁可再熬几夜,也要自己把题目出了!”
反对声浪一波盖过一波,刚才提议的年轻官员顿时涨红了脸,低下头不敢再言语。
年长官员抬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稍安勿躁,听老夫一言。”
屋内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年长官员身上。
“诸位所虑,老夫明白。向外求助,确有损我尚书省颜面。然则,眼下考试在即,时间紧迫,若题目迟迟不定,耽误了陛下的大事,这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