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婷闻言爽快地点头应道:“好的,婶子!您就放心吧!”说罢,她利落地从腰间挎包抽出一张精心制作的记录表,右手迅速地拿起一把小巧玲珑的算盘。
这算盘与张小四家那只被戏称为“绿豆虫”的算盘颇为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边框皆是由碧绿的竹子精雕细琢而成,散发着淡淡的竹香。
两人看着脚下的稻茬,有说有笑的穿梭于稻田间。(稻子割掉上面的秆子,留下的稻根叫稻茬)
而杨晓晨则是挎着背包,里面装着笔记册子与炭笔,还有雕刻着大黄狗的小算盘,扎着可爱发髻,笑的一脸天真。
“好的,婶子!走小花!”拉着张小花蹦蹦跳跳的往田间跑去。
“阿奶您脚下慢点儿,我跟小姑姑去忙了!”
“好的,乖孙,你也慢着点儿!”
“好的奶!”
张小花回头叮嘱一句王春花,转头跟杨晓晨跑远了。
王春花看着她们很快便与正在忙碌的佃农,以及朱家的几位大嫂成功会合。
几人有条不紊地开始工作起来,一边认真倾听佃农们介绍稻田的情况,一边将相关数据仔细地填写到记录表上,并时不时地拨动几下手中精致的小算盘,确保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如今,朱家村几乎一半的村民都汇聚到了这里。朱志勇老爷子向来都是一个极具责任感之人,当王春花将整件事向他详细地讲述之后,老爷子立刻表现得如同接获圣旨一般庄重严肃。
随后他毫不犹豫地振臂一挥,率领着村里那些年轻力壮的小崽子们,浩浩荡荡地朝着那片御赐之地进发。
在接下来长达半年之久的日子里,他们与王春花和官府一众人不畏艰辛、夜以继日地埋头研发。
无论是炎炎烈日下的挥汗如雨,还是狂风骤雨中的坚守岗位,这些朴实无华的人们始终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完成了王春花改良糙米一事。
此刻,阳光洒落在金黄的稻田之上,微风轻轻拂过皮肤黝黑的老农脸上,使其充满了喜悦与生机。
他们从生下来,就来没有见过稻穗这般饱满,颗粒如此之多的糙米,不!应该叫稻子!
这些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