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未时,姜远与赵祈佑赶到了肃宁县,县令郁正勤带着衙役早早在城门口等候。
天色已不早,二人也不与郁正勤过多废话,直奔盐矿所在地而去。
两座盐矿一座位于河泽乡,一座位于源头乡,皆靠大泽河而生,相距倒不是很远。
一行几十人马先行来到源头乡的盐村,首先映入姜远眼帘的是这盐村中那些破旧的茅草屋,歪歪斜斜的草屋破烂不堪,看起来比鹤留湾的民房还要破烂。
可能是有拉盐的车马经常碾压的缘故,村中主干道的道路稀烂不堪。
混合了积雪融化后的水,能将马车轮子陷进去小半个,任凭拉车的那两匹马怎么使劲都拖不出来。
胖四骂骂咧咧的下得马来,与二十几个齐王府侍卫连推带拽,才将赵祈佑与姜远乘坐的马车弄出来。
盐村中几乎见不到成年男子,一些穿着破烂的老弱妇孺神情麻木的站在村道旁,看着这一队鲜衣怒马的队伍。
姜远眉头微皱,坐于车厢里沉默不语,从眼前这些衣不蔽体,瘦弱不堪的老弱妇孺来看,这盐村村民的生活过得实是凄惨。
按理来说,盐在大周是人人所需的必需品,村中有矿,应该相对来说比较富裕才对,为何是这般样子。
赵祈佑也紧皱了眉道,怒道:“这泥路实是太差,盐铁监是干什么吃的!”
赵祈佑倒不是看到那些瘦弱的老弱妇孺而怒,却是对这烂泥路大为恼火,车厢帘子上甩满了稀泥,弄脏了他的马车。
费了好大儿劲,终于出了村道,到了河边的盐场。
盐场规模甚大,靠着河岸边的山壁上有两个巨大的矿洞,穿着破衣烂衫的开矿盐工们背着籐筐进进出出,将棕褐色的石盐旷从洞道中背出,倒于露天存料场。
露天矿料场有上百个矿工拿着铁锤,将大块的石盐矿捣碎成粉沫状备用。
存料场旁边有一个由上百根原木作为支撑搭建的草棚,草棚中架着数十口大锅。
捣碎的石盐粉沫会被倒入这些大锅之中煎煮,简单过滤一下泥沙,熬干水份,一锅棕褐色的粗盐就成了。
再把粗盐碾碎,这便是大周现在所谓的上等盐。
下等盐更粗暴,将矿渣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