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诏国迎来一段和平繁荣的时期后,小南逸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深知,国家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时,南诏国的经济虽有起色,但内部贸易体系仍存在诸多弊端,不同地区之间的物资流通不畅,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小南逸决定深入民间,展开调研。
清晨,小南逸身着便服,带着几个侍卫,踏上了前往南诏国商业重镇清平镇的路途。一路上,他看到百姓们辛勤劳作,却因交通不便,农产品难以卖出好价钱。抵达清平镇后,小南逸看到集市上虽人来人往,但交易秩序混乱,商家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管理。
“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小南逸眉头紧锁,心中暗暗思量。回到京城后,小南逸立即向萧景川提出了改革商业贸易的想法。“父皇,如今我南诏国各地商业发展不均衡,交通与市场管理的缺失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儿臣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官道,打通各地的贸易通道;同时,设立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规范交易行为,保障商家和百姓的利益。”
萧景川听后,点头赞同:“逸儿,你的想法甚好。此事就由你负责,务必尽快落实。”
得到萧景川的支持后,小南逸迅速行动起来。他亲自挑选了一批能干的官员,组建了工程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官道。在建设过程中,小南逸经常亲临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进度,解决各种难题。为了节省开支,他还发动当地百姓参与建设,给予他们相应的报酬,既加快了工程进度,又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与此同时,小南逸着手建立市场管理机构。他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市场管理的职责和权限,选拔了一批公正廉洁的官员负责市场监管。在他的努力下,南诏国的商业贸易逐渐步入正轨,各地的物资流通变得顺畅起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商业的繁荣,南诏国的文化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小南逸深知文化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决定大力扶持文化事业,提升南诏国的文化影响力。小南逸下令在京城修建一座大型图书馆,收集天下书籍,供文人学者借阅研究。同时,他还鼓励民间创办书院,培养人才,弘扬南诏国的传统文化。
在小南逸的推动下,南诏国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文人墨客们纷纷著书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