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医学府的新校舍巍峨耸立。今日是一年一度的医者大会,来自各地的医者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医道。
林棠梨站在讲堂上,看着下面座无虚席的场面,心中欣慰。台下坐着的,有她的弟子,有各地名医,更多的是求学若渴的年轻人。
\"今日难得各位聚首。\"林棠梨说,\"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各地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
台下立刻安静下来,都认真听讲。这些年来,林棠梨培养了无数医者,他们遍布天下各地,行医济世。
\"先说说各地的情况吧。\"林棠梨说,\"张明,你先来。\"
一个青年站起来:\"弟子在江南行医三年,发现当地多湿症。我根据师父教导,结合当地情况,研制了一些新方子\"
这位是林棠梨的得意弟子,如今在江南开设医馆,颇受百姓爱戴。
\"说说你的心得。\"林棠梨说。
张明详细讲解了自己的经验,引得众人连连点头。这些都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李芸。\"林棠梨又叫道,\"你来说说北方的情况。\"
一位女医者起身:\"弟子在北方行医,那边天寒地冻,多见风寒之症。我根据师父的方子加以改进\"
这是医学府培养的第一批女医,如今已经成为北方赫赫有名的女大夫。
正说着,外面传来动静。原来是宋墨寒来了。
\"王爷。\"众人起身行礼。
\"都坐。\"宋墨寒说,\"不必多礼。继续讨论。\"
他在一旁坐下,认真听着众人讨论医术。这些年来,他一直支持妻子办学,为的就是培养更多良医。
\"说到治病。\"一个老者站起来说,\"我有个案例想请教林大夫。\"
原来是个疑难杂症,几位大夫都看过,始终不得要领。
林棠梨认真听完,问了几个关键问题,很快找到病因:\"这是寒热互结,需要调和阴阳\"
她详细讲解了诊断和治疗方法,台下的人都认真记着。这就是林棠梨最擅长的,能把复杂的病症讲解得浅显易懂。
\"说得好!\"老者赞叹道,\"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