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林安的回忆,前不久,鼠子姐也提到“借助和天空一样高的喇叭”这一意象。
传讯、喇叭、天空……
林安灵机一动,说出猜测:“难道这棵生命之树其实是一种巨型神秘物品,利用它的装置,你们可以放大‘呼唤’,将声音传递给更大范围的人?”
圣安尼洛夫总部建成生命之树的样子,果然不单单是为了美观,而是有着实质性的神秘学用途!
从古至今,不同的文化发展了各自的生命之树,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大都流传着有关“树”的故事和神话。
早在古代苏美尔文明中,就提到了“树”和神灵息息相关的信息,他们将其称为“知善恶树”。
多神教时期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一棵巨大的白蜡树作为生命之树 ash yggdrasil;早期印度教的世界树是栖息着耆娃(jiwa)和亚特曼(atian)的圣树,随后转向神圣无花果树,即佛教中的菩提树。
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领悟得道,立身成佛。
费普特在《宗教神话中的圣树》中提到:“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曾在历史中的某个时期崇拜、敬畏树,因为树和神灵密切相关。”
用树状图囊括知识,并进行划分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是历经数千年的文化模因,比如《创世纪》提到的智慧树,它象征着人类掌握的知识都包含在一棵树上。
到了中世纪,人们将一些发散性的现象比作树,并用树状寓言图作为传播神谕的重要工具。
当时教会有一句谚语,“传道如植树”,意思是优秀的布道将会以特定主题为土壤,从经文这一主干中汲取营养,然后生长出枝叶,即布道者延伸出的主题。
“卡巴拉”字面义为“接收”,它的核心生命之树也有十个质点指引,象征着人可以通过这些树状符号,接收来自造物主以及祖先的训诚。
阿兹鲁斯是最接近造物主的世界,这是一个存在于直觉层面但不存在于言语或现实中的世界,直译单词叫做“散发”,暗示从无到有,一个无物变成有物的过程。
神谕可从最顶层传达,直到底部的阿西亚assiah之界,代表了物理世界,在这个地方,人类将他们得到的想法和创造力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