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1937从上海到重庆 > 第271章 纠结的法国人(1/3)
    张庆答应下来之后,刚准备转身离开,又转身问道:“东家,这些人除了要求是知识分子,还有其他要求吗?”

    听了张庆的问题,朱则沉声想了想,说道:“他们将来都是要上战场的,所以首先第一条要能吃苦,不怕死!

    最好是跟鬼子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比方说家里有父母兄弟死在小鬼子手里的,姐妹被糟蹋的,祖坟被刨的等等。

    对了,视力不好的不要!这一点很重要!至于体格嘛,瘦一点没事,只要没肺结核之类的传染病就行。

    另外,籍贯不作要求,只要是一心打鬼子就行!”

    “东家,能吃苦不怕死,一心打鬼子的人不少,就凭您的大名,咱们一天就能招好几百!只是这知识分子,如果招大学生的话,怕是有些困难。能不能加上中学生?咱们可以不要孩子,只要18岁以上的。而且,知识分子,怕是大多数戴眼镜吧?这视力怕是达不到要求。”

    在张庆的印象中,知识分子,一直都是那种戴着金丝或黑框眼镜的样子。在他的刻板印象中,知识分子要是不戴眼镜,那还是知识分子吗?

    听到这,朱则一时间有些愣住了。

    他知道这个年代的识字率很低,别说大学生了,就算是初中毕业或者肄业,在乡镇村子当中,都已经算是少有的人才!

    1937年全面抗战之前,全国人口约46亿到48亿。而这个时期的在校大学生人数仅仅4万2千人左右,人口占比还不到万分之一,是真正的人中龙凤!就算加上毕业生,全国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0万人!

    跟后世一年就有上千万大学生毕业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实在太过宝贵,国民政府直接在宪法中规定,免去大学生的兵役义务。就连姜凯申,都只是号召大学生入伍,不敢轻易断了国家人才的储备。

    同样的,朱则也很清楚,中国未来几十年,都要靠这些大学生,扎根各行各业。因此,他压根就没想过要招大学生入伍。

    “大学生还是算了。他们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是就这样折在前线,那就太可惜了!我要的知识分子,只要读过初中,有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就可以。知道什么叫提前量,什么叫弹